時間:2021-12-08 15:26:43來源:
隨著科技發展,人工智能漸漸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醫療領域,學者與研究者逐步使用人工智能進行疾病診斷與治療,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近日,有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能(AI),檢測焦慮的行為跡象,準確率超過90%,還建議人工智能在未來可以應用于解決心理健康和福祉問題。
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的這兩年里,還有出現了一場又一場的氣候災難,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焦慮。這項研究似乎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種非常可靠的測量方法,來識別某人焦慮的跡象。
研究中創建了一個典型焦慮表現行為的活動數據集,供傳感器檢測,包括閑坐、咬指甲、指關節開裂和敲擊手。參與者戴著記錄動作的傳感器,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一系列活動。研究者使用深度學習算法和計算混合模型分析參與者的行為。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PA)的數據,焦慮癥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形式。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分析、診斷、治療和監測焦慮癥(AD)等心理障礙。
研究提出了一種人類活動識別(HAR)的方法,來識別與焦慮癥有關的一些行為。為了建立這樣的模型,研究者使用智能手機的運動傳感器和慣性測量單元(IMU)創建了一個具有獨特功能的焦慮行為的新數據集。
另外,研究還創建了幾個基于深度學習的模型,并與隨機森林和梯度提升算法(random forest and gradient boost algorithms)進行了比較。研究證實,其中一個由卷積神經網絡(CNN)和長短時記憶(LSTM)組成的深度模型,比其他模型表現更好,在識別焦慮相關行為達到超過92%的準確率。
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能和傳感器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使處理與精神、情緒和行為障礙相關的數據成為可能。未來可以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以了解難以言喻的行為,并改善整體心理健康。
上一篇:新系統將使用無人機來清潔難...
下一篇:研究人員開發出新芯片,可挫...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
2025-03-20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