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17 14:23:49來源:網絡轉載
伴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升溫,機器視覺產業成為焦點,行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加速擴張。另一方面,受機器視覺專業化程度高的技術壁壘,產業落地生根困難重重。
已成藍海之勢的機器視覺行業
從市場發展來看,受眾多行業需求促進(電子制造、市政交通、汽車、食品、包裝機械等行業需求旺盛),“中國制造2025”國家政策推動,2017年機器視覺市場規模接近70億元,同比增長了13.4%,約占全球市場15%的份額,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可達115.83億元。中國正在成長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機器視覺市場,其應用領域幾乎要涵蓋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而工業領域是應用最大的領域。
從市場發展來看,受眾多行業需求促進(電子制造、市政交通、汽車、食品、包裝機械等行業需求旺盛),“中國制造2025”國家政策推動,2017年機器視覺市場規模接近70億元,同比增長了13.4%,約占全球市場15%的份額,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蛇_115.83億元。中國正在成長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機器視覺市場,其應用領域幾乎要涵蓋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而工業領域是應用最大的領域。
除了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機器視覺企業的融資加碼,也佐證了市場的一片紅火。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有將近20起機器視覺企業融資事件。而僅從2018年至今的數據來看,就有包括阿丘科技、精銳視覺、曠視科技、高視科技等在內的專注于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獲得融資,金額從800萬至億元不等。
市場大好、前景廣闊,不斷膨脹著投資者的信心,由此帶來了巨額資本的注入,機器視覺企業基本解除了資金不足的限制。而相對于資本市場的快速擴張,機器視覺的落地生根顯得有些艱難。
技術瓶頸緊緊扼住機器視覺發展的咽喉
機器視覺面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圖像和視頻,其特點是數據量龐大、冗余信息多、特征空間維度高,同時考慮到真正的機器視覺面對的對象和問題的多樣性,單一的簡單特征提取算法(如顏色、空間朝向與頻率、邊界形狀等等)難以滿足算法對普適性的要求,因此在設計普適性的特征提取算法時對計算能力和存儲速度的要求是十分巨大的,這就造成了開發技術門檻的大幅度提高。
2、機器視覺集中了光學、電子、機械、傳感及計算機技術于一體,具有較強的技術壁壘,對于從事機器視覺的企業來說,其中任何一項技術的缺乏都會影響到其產品的研發。
3、目前機器視覺產品的通用性和智能性都不夠好,在一些集成應用中無法搭載。如果一臺設備只適用于一家廠商或者一種行業,那么設備的開發成本顯然過大,因此加強設備的通用性至關重要。
“三座大山”阻礙機器視覺推廣
//
1、價格
機器視覺產品主要分兩類,第一種:相機起輔助作用,獲取目標信號并反饋給機器人,由機器人執行預設動作;第二種機器主動介入機器人控制系統,通過獲取到的目標位置,協助機器人完成動作。前一種,價格一般在2-10萬左右,后者涉及到軟件與硬件結合,價格一般在10-25萬左右。對于終端用戶來說,機器視覺產品整體價格偏高,不利于短期推廣。
2、人才
機器視覺作為新興行業,真正了解視覺技術又了解終端工藝段的人才稀少。而且在工業應用當中,不同行業之間的實際需求差異較大,需要機器視覺解決方案提供者對某一領域的工藝有足夠深的了解,才能夠提出切實有效,能夠解決客戶需求的方案。人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機器視覺的快速普及。
3、行業
由于機器視覺行業發展的異?;鸨?,豐厚利潤驅使眾多企業進入行業,導致行業發展出現了魚龍混雜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結語
機器視覺發展前景雖然一片明媚,但隨著入局者的增加,資本市場的大力扶持,未來市場競爭勢必會愈演愈烈。對于企業來說,如何進行布局則顯得尤為重要。
機器視覺相對其他自動化產品來說,屬專業性非常高的產品,而多數用戶對此較為陌生,因此導致產品生產商與用戶之間存在“鴻溝,”提高了應用門檻。未來,企業首要做的是實現專業性與用戶需求相結合,既要提高產品性能,又要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是打造成功視覺方案的前提,只有用戶的體驗才能最終推動技術與產品的不斷革新。
其次,戰略布局上將主要市場與新興市場相結合。目前,機器視覺產品終端市場2/3為電子制造、汽車制造和市政交通行業所占據,而隨著包括食品、包裝、物流等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對機器視覺產品的需求將會呈現爆發趨勢。
標簽:
上一篇:OPCUA: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
下一篇:關于線性穩壓器的常見問題解...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