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智能制造 & 中國運動控制 / 直驅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頒獎典禮圓滿收官
文:肖瀅、劉恒2021年第一期
12月中旬,一年一度的“2021智能制造&中國運動控制/直驅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CMCD&CDDIA年度頒獎典禮”活動在深圳坪山順利舉行。來自運控/直驅行業的500多名業界人士匯聚一堂,激蕩腦力風暴,從產業上下游、市場、技術、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共同探討行業當下與未來發展、企業策略與戰略新思維,共謀智造未來。
做長產業鏈,走向融合、創新
在上午的主論壇上,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理事長蘇崇德
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運動控制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黨的領導和行業里的一批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工業人,不斷為行業乃至中國制造業發展做出貢獻。在新時期國家“新基建”發展戰略下,運動控制行業將面臨新的發展任務, 跨界、融合將成為新的發展目標,而做長運動控制產業鏈的鏈條是跨界融合的核心,企業應在鞏固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整合上下游資源,最終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行業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未來,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將繼續與產業界的朋友們一起構建出一個企業溝通互動的大平臺,從而推動中國運動控制行業進行融合創新的新發展。
中國傳動網董事長、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秘書長蘇美萍女士以“運控初心,價值追求”為主題發表演講,并對運動控制行業二十年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總結。她表示,短短20年,伺服與運控行業從最初的數億市場規模,發展到今天已形成總計165家國內外運控企業,超過300億元的市場總量。
她還從產業、市場、技術三個方面來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從產業角度來看,整體市場壓力增大倒逼工控企業加速國產化進程;資本市場投資熱情高漲;半導體器件價格大幅上漲,國產器件迎來發展機會。從產業方面來看,中低端市場價格戰激烈;物流行業設備投資掀起熱潮;半導體制造成為熱門市場; OEM市場海外生產訂單回流中國。從技術方面來看,控制為王,特別是具備運動控制功能的中小型PLC成為熱點;直驅技術憑借高速、高精的特點,應用面逐步擴大,廠商紛紛擴充其直驅產品線,更加強調產品的易用性、人性化。20年時間里, 伺服與運動控制行業迅猛發展,未來真正考驗企業的還是在于“內功”,2021年祝愿行業繼續快馬揚鞭、再創輝煌!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院長楊明教授從振動機理、控制架構選擇及機電混合模型三個方面梳理了對伺服系統技術發展的探索與思考。楊明教授提出,伺服系統可以直接采用雙環結構,不過需要增加相位超前及低通環節保證穩定性。他還提到,未來將重點關注伺服系統三個方面,一是免調試功能,將重點研究的是實現諧振抑制環節的智能化配置;二是復合式控制架構, 系統能夠實現根據應用場合進行自動匹配;三是結合運動控制與機械負載聯合仿真,建立摩擦、間隙、多慣量系統。
倍福中國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梁力強圍繞”價值驅動創新,自動化創業思考”議題,分享了倍福在中國的創新發展歷程。對于外資品牌如何在中國穩步發展,梁力強總結了十個要點:適時推出合適的產品,順勢而為;盡量避開已經非常成熟的市場;跟著國家戰略走,獲取政策紅利;走行業發展之路, 在解決方案上下功夫;大力開展市場活動和培訓,做好漢化工作;機構和人員擴張與業務增長同步;正確用人,培養復合型人才;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勤奮工作,堅持不懈,行知合一。
美的集團首席專家谷曉春分享了美的智能智造轉型實踐。美的的智能制造發展歷程始于2013年,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累計投入了100多億元,最終在營銷、研發、供應鏈、運營等方面實現了數字化。未來三年,美的智能制造將構建MBS能力中心,通過多基地多品類聯合管理模式,堅持技術和產品創新,提升用戶體驗,堅定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深化和推進,加快全球制造轉型升級。
貝加萊工業自動化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圍繞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大學階段的人才培養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掌握的理論與實踐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為此,貝加萊與高校在技術傳播、價值溝通、方向溝通,以及實驗指導、課件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把自動化業界具有挑戰性的控制任務放在競賽平臺上,同時制定長期人才培養的計劃,積極建設產學合作的平臺。并且,這一平臺不一定僅依賴于貝加萊品牌,因為只有不把品牌和平臺綁得太緊,大學才能有更多合作和開放的空間。
CODESYS軟件集團(中國)副總經理孫偉杰發表了“IT 與OT融合助力實現工業智能”的主題演講。他認為,IT和OT的融合一直在進行中,只不過前期進行比較慢。而這幾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融合速度正在加快。構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IT)上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支撐實現“智能化”, 而基于OT技術的工業生產是智能技術的“落地舞臺”。IT與OT融合需要工業軟件作為介質和紐帶。作為工業軟件專家, CODESYS開發出了一系列 IT和OT的產品解決方案。
運控技術篇:易用性與智能化,網絡技術再升級
在運動控制技術論壇中,來自運控行業各主要產品線廠
商以及CC-Link、ETG等技術協會組織的代表們,分別與現場與會者詳細介紹了當前伺服與運控產品在易用性、控制軟件開發、工業實時以太網技術等方面的最新發展動向,議題精彩紛呈,干貨滿滿。
新時達集團中央研究院王科博士介紹了最新研發的基于模型的智能化免調試伺服技術、基于人工智能的輔助功能(聲控、人近預警、手勢識別等),以適應各種復雜的應用環境, 目標是實現無人化,以及智能預測維護功能等。此外,新時達在數字孿生、網絡化運維等方面也進行了深入地研究開發。
ETG組織中國代表范斌表示,截止2020年11月底,全球ETG會員已達到6058家;針對某些對帶寬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EtherCAT G是一種擴展,引入分支管理器,用于整合100 Mb/s設備及網段至EtherCAT G/10G網絡中,通過并行處理,可顯著減少傳播延遲時間。EtherCAT已打通與TSN的交互方式,將采用簡便、高效的方式實現兩者的集成。
科東(廣州)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鵬程介紹了基于軟件定義的控制解決方案,在標準化硬件平臺上,科東INTEWELL操作系統微內核功能確定、精煉,驗證難度小,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實時性指標強;除此之外,科東軟件定義的基礎軟件MaVIEW、AUTBUS總線技術,也已被應用在多個工業自動化領域。
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運動控制市場部經理劉佳杰表示,在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平臺三層架構上實現了硬件、軟件和應用層的集成。施耐德電氣推出的Modicom M262物聯網級邏輯/運動控制器、LXM26/28通用型伺服、Lexium28S總線型伺服等一系列產品,以及由這些產品線構成的技術方案,幫助客戶提高了生產效率。
魏德米勒亞太區裝置及現場聯接事業部首席卓越運營經理吳尚安介紹了魏德米勒在裝置連接件開發上的創新技術,其中包括直插式接線端子、雙層直插式接線端子、以太網PCB端子、直插式電源端子、直流電源母線聯接、SNAP IN第4代接插件等等,為工業領域廠商提供高安全性、節約空間、聯接方便的產品方案。
CC-Link協會(中國)研發經理楊凱詳細介紹了CC-Link TSN技術的特點:實現了FA與IT的融合、高速度和高精度的控制,以及數據報文簡單診斷,并可通過多種開發方式擴充兼容產品。目前針對CC-Link TSN兼容產品的開發,已有豐富的開發工具可供廠商選擇。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信息安全主管許斌指出,PROFINET技術是數字化的重要標準,兼顧實時性和開放性,PROFINET@TSN將延續成功篇章。在運動控制開發上,通過PROFIdrive,能夠集成運控行規實現高性能運動, 適應多種應用類AC,適合不同運動場景,目前西門子可提供成熟穩定的軟硬件運動控制解決方案。
貝加萊工業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技術傳播經理宋華振介紹了借助貝加萊軟件層(方案采樣、庫、技術包、mapp技術)、貝加萊硬件層(ACOPOS電機仿真),同時結合外部工具層,實現了機器的簡易設計,協助廠商縮短產品開發周期, 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節省物理測試成本、降低開發風險。
深圳市艾而特工業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晏洪回顧了今年以來的市場行情,2020年市場圍繞疫情機械展開,國內市場恢復快、訂單多,基本上全年保持高速增長,供應鏈趨緊,預計2021年市場仍將高增長。今年多摩川新推出的25bitABS絕對值編碼器具有小型化,體積更輕薄,低消耗電流,高可靠性,三系列可變分解能,高物理精度等性能特點。
產業市場篇:剖析價值鏈條,探尋未來發展
產業應用專題論壇圍繞產品價值營銷、工業品價值體系、
企業品牌建設塑造,以及自動化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等話題展開討論。演講嘉賓的精彩發言博得滿堂掌聲,期間運控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還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
會議伊始,倫茨(上海)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戰略市場總監王雪婧從“品牌的價值營銷”的角度,分析道:“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是企業賦予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企業賦予客戶什么能力,以及客戶跟企業合作如何獲得這樣的能力,這是雙方之間的交互。”她還提出,需要給渠道商一定的利潤空間,將其價值最大化,通過把品牌植入到客戶的心中,把品牌打造得更完善。
新時達集團運控事業部市場總監劉偉東通過學習、工作中的三件小事來闡述“工業品價值體系”這一議題。他表示, 工業品價值的核心在于如何貼近用戶。如果能貼近到“產品制造”端,基本上就能把握客戶的真實需求。廠家直銷、代理商、集成商各有各的優勢,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比如廠家具備的優勢是具有完善的強有力的技術優勢,代理商有無與倫比的服務意識,集成商掌握著小領域的需求。廠家、代理商、集成商三位一體,才是未來的合作模式。
臺達集團高級應用工程師焦健帶來的是“臺達運動控制創新變革未來”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臺達在不同的領域有多種運動控制、自動化的解決方案。臺達結合軟硬件開發及技術實力,打造以物聯網為基礎架構的工業級解決方案,為智能工廠、智慧城市提供助力,從單一產品到整體解決方案,全面智能化,以高效節能技術為核心,展現綠色科技賦能“新基建” 的永續藍圖。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左濤以“點滴積累, 共贏未來”為主題,分享了禾川的品牌塑造與建設之路。他認為,品牌塑造就是通過“文件化、數據化、信息化、展會布局”四個部分把“故事”說好。品牌塑造完成后,接下來是品牌建設,而這是需要點滴積累的,沒有捷徑可走。建設品牌要貼合營銷方式,就必須明確營銷方針,產品方案營銷是整個營銷方式的“土壤”,禾川產品方案營銷是行業方案導向,并且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科控工業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海笑圍繞“價值中的知識管理”指出,價值銷售的意義在于價值的發現和傳遞,沒有這個前提,價值銷售肯定會出問題。價值傳遞包含兩個方向,一是要向一切客戶學習,二是要把價值從組織內部傳遞到客戶。知識型組織的建立要向IT業學習,并且需要知識組織的積累和傳承。他還透露,LTI MOTION和科控集團合并之后,將把科控的人機界面控制、安全系統和原來LTI MOTION的驅動系統結合在一起,形成強強聯合。
深圳市吉恒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輝表示,隨著電子組裝原件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設備的體積越來越小,系統也越來越復雜,高熱密度的電子設備對風扇產品的風量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風扇廠商仍需要不斷學習,進行創新升級,并且和上下游配套廠商一起開發可替代的電子器件,不斷提高自身產品的抗壓能力。
“我是來找供應商的,不是來賣機器的!”廣州耐為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周偉直言,“我們亟需控制領域的產品,希望能夠滿足耐為的差異化、定制化需求。”他把公司的優勢和劣勢和盤托出,期望能在本次會議上找到適合的合作伙伴。
薩斯云科技(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總監侍鈞從薩斯云智能工業品全供應鏈解決方案以及工業品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角度,講述如何賦能企業構建私域流量進入品牌電商新時代。他提到,公司是基于SaaS來服務工業渠道的第三方服務平臺,幫助傳統企業尤其是缺少資金和IT實力的中小型企業轉型做數字化營銷。
深圳工業展市場總監王婷婷通過實地走訪精密加工、3C 消費電子、小家電、快遞柜、廚具等多個制造企業,分享了2020年經歷新冠疫情之后,中國經濟逐漸復蘇的親身體會。其中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現階段制造企業對智能制造升級的需求已經從產線的單線自動化,轉為對智能化、信息化的強烈需求,尤其強調的是降本增效。
睿工業副總經理閆學會圍繞“2020工控市場回顧及2021 趨勢”作分享。他表示,2021年自動化市場樂觀預計將好于2020年,同比增速將達4%。2021年,刨去疫情設備的OEM自動化市場仍處于市場恢復階段,同比2020年市場規模(不含疫情設備)樂觀預計將達10~15%的增速;與2020年的697億市場規模相比,實際增速預計為5%左右。隨著2020年上半年開工的項目在2021年進入采購周期,項目型自動化市場將由2020年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增速約在3%左右。
盛典開啟,禮敬運控/直驅
“2020智能制造&CMCD運動控制/CDDIA直驅領域年
度大獎”頒獎典禮也如期在當晚舉行,現場共公布了CMCD/ CDDIA 2020年度大獎的21個大類獎項獲獎名單并進行頒獎, 以表彰伺服、運控領域、直驅領域涌現的優秀企業品牌、創新技術產品,以及杰出的企業經營管理者為行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助力行業蓬勃發展。
從2000年至今,短短20年時間,中國制造業迅猛發展, 伺服與運控行業也從最初的數億市場規模,發展到總計165家國內外企業、超過300億元的市場總量,無論是扎根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還是本土培育的國內廠商,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此,今年的頒獎盛典還特別對2000-2020年伺服與運控行業20周年特別貢獻企業及個人進行了表彰及頒獎。
作為中國運動控制行業、直驅技術行業企業參與度最高、行業影響力最大的高峰論壇,由中國傳動網主辦的“智能制造&中國運動控制/直驅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頒獎盛典”已歷經數十載的光輝歲月,通過對運控/直驅行業的持續投入、高度關注與熱點追擊,論壇受到了業界、學界的高度認可,并由此成為中國運控、直驅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未來,中國傳動網將繼續砥礪前行,不忘初心,堅持以推動行業發展為己任;引領行業創新與變革,建設智能時代運控、直驅行業新價值!
聲明:本文版權為中國傳動網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作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