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的工業力量——ITES深圳工業展整合客戶資源助力抗疫物資生產

文:俞舒 羅俊2020年第一期

vbox7200_DSC_3297_090446_small.jpg

2020年受疫情影響,基于企業未能及時復工的客觀因素,國內制造業一季度增長幅度下跌不可避免。與此同時,也暴露了我國制造業諸多問題。

在這場戰“疫”中,醫用物資制造企業,是抗擊本次疫情的“先鋒隊”。疫情剛發生時,諸如口罩等大量的抗疫物資需求劇增,同時要滿足醫用民用的需求。然而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國內醫用口罩注冊證數量約560個,具備醫用口罩注冊證的生產企業不足400家,達到合格生產口罩的企業數量遠遠匹配不上市場的需求。因此,協調原材料供給,快速組織口罩、醫療物資等企業提高產量迫在眉睫。

一支穿云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ITES深圳工業展作為全產業鏈的平臺,為了打贏本次戰“疫”,幫助抗疫物資企業及時復工投產,對部分醫療器械廠商進行調研。調研發現,大多數企業的復工和產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邊是抗擊疫情的迫切需要,一邊是復工復產的難題。為此,ITES深圳工業展聯合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深圳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共同發起廣東省醫療器械智能生產服務平臺,并對應急醫療器械設備、原材料、機加工等供應商進行洽談整合。

一周時間內,ITES深圳工業展成功為四百多家企業對接,其中包含口罩制造商、口罩機設備以及材料供應商;額溫槍制造所需零部件企業;醫療器械制造商,以及醫療器械所需核心零部件企業。通過ITES深圳工業展掌握的醫用物資上下游產業鏈優勢,成功打通業內信息壁壘,使得整個產業鏈條的相關企業,能夠通過平臺尋找生產制造的匹配客戶,實現企業復產的高效率運轉。

ZW7B9954.jpg

工業力量下釋放的巨大產能

從智能生產平臺運行以來,據樣本統計,通過平臺供應商名錄下單的口罩機約600臺,按理說產量應該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企業依舊沒有全面復產,口罩產量也不見起色。

通過平臺調研發現有兩方面原因讓企業受困:一是原材料不足,疫情期間的抗疫物資原材料需求,呈現出倍數級增長,加上大量的非醫療生產企業入局,使得原材料供應商的常規儲備,無法應付市場的突發需求;二是人力緊缺問題,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返鄉的員工因防控管制,無法及時到崗。

兩個原因表明,我國制造業存在供應鏈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企業本身的自動化水平不高。然而,抗疫物資極度緊缺的時期,國內制造業也展現出強大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是工業力量的集中體現。

疫情阻擊戰期間,通過ITES深圳工業展聯合多家單位發起的生產服務平臺,讓機械設備商,自動化廠商和終端制造企業形成高效對接。見證了制造業依靠工業的力量釋放了巨大的產能,先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得到了更全面的展示。例如,涉及醫療器械生產的門檻高,對醫療設備硬件的設計、物料選擇都很特殊,運動控制產品需滿足醫療行業的各種資質審核、認證等。ITES深圳工業展火速協調具備資質的運動控制企業,集中力量為醫療器械企業提供核心部件,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數百家的醫療行業供需對接項目中,許多非醫療行業企業,通過采購相關生產設備,核心零部件,以臨時變線的方式,助力抗疫物資生產。這場戰“疫”臨時大“變線”中,自動化廠商將核心部件,優先提供給抗疫物資生產企業,并聯合機械設備為口罩、醫療設備等制造型企業,提供機械設備選型、參數設定等支持,保障生產企業快速擴產。

機器人助陣緩解人力且避免感染

經此一“疫”可以看出,抗疫物資、醫療器械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不及其他半導體、電子制造等產業。導致在特殊時期的產能,跟不上市場供應需求。但人力不夠,機器來辦。機器人的加入,極大的舒緩了一線人員的工作力度。

在物流配送方面,前端抗疫物資出入庫及配送,以及后端的醫療器材、藥品、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的物料揀選、產線搬運,都可以看到機器人的身影。

部分醫院里面,移動機器人承擔起患者的藥物、食物配送、標本的檢驗、醫療廢物運輸等繁瑣且高危的工作,有效緩解醫護人員工作強度,也避免醫護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

防控戰場上,各大電商都開啟無人配送模式。據悉,京東的倉庫擁有大量的抗疫物資儲備,且配有分揀AGV機器人等智能設備,能夠通過倉間調撥、物流中轉實現協同支援。在武漢,京東的配送機器人也承擔起約400家公益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物資運輸工作。

可以看出復合型機器人的成功應用,是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相互融合的體現。在ITES深圳工業展的協調下,上下游企業的資源整合、互助聯動。借助人工智能企業、自動化企業的研發成果,切切實實地為本次疫情阻擊戰,提供強大的工業力量。

結語

回顧歷史,我國多數朝代都曾被瘟疫肆虐,中世紀的鼠疫曾橫掃歐洲,近20年來的SARS、墨西哥豬流感、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等疫情,最后都被人類有效防控。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學的認識,技術的進步,有效的防控基礎上,而本次肺炎疫情,最終將被人類消滅。

回到工業界,疫情防控成功與否,除了生物技術外,也取決于社會工業化程度。疫情發生后制造業需迅速響應,為醫護人員、普通百姓提供防護裝備。這不僅僅是對自動化技術的考驗,也是對制造業全產業鏈的考驗。

經歷這次疫情,各行業都意識到人工智能、互聯網、自動化技術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一輪的工業變革中,人工智能、互聯網、自動化三者的跨界融合,將會進一步釋放市場空間,并且在醫用物資、醫療器械方面,有更加縱深的挖掘。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 第1期

    2025年 第1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 第1期

  • 2024年第1期

    2024年第1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1期

  • 2023年第4期

    2023年第4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4期

  • 2023年第3期

    2023年第3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3期

  • 2023年第2期

    2023年第2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