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AI+生態”下機器人,呈現“智”“快”趨勢
文:編輯部2019年第二期
導語:2017年起,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4月10日在深圳會展中心4號館便展開了一場“平臺+AI+生態”對接會,“AI+”技術的機器人產業呈更智能、高效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這一融合趨勢,在4月9-1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CITE2019中國電子信息展覽會也可略見一斑。
“平臺+AI+生態”勇藝達機器人應用效果受好評
在電子信息展覽會第二天,4月10日,華為在“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館”舉辦了“平臺+AI+生態”對接會,以“+智能,見未來”為主題向機器人與智能系統行業詳細解讀了華為“平臺+AI+生態”戰略和全棧全場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作為華為人工智能平臺ModelArts在機器人行業的深層次交互客戶,實現了AI研發的加速奔跑,也展露出了未來服務機器人的“更快”“更智能”的趨勢。
圖1:對接會現場人潮涌現,科技氛圍濃郁
整個對接會期間,詳細解讀“平臺+AI+生態”的戰略,勇藝達機器人現場人機互動,機器人表現驚艷,獲得全程熱烈響應。
圖2: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老師致辭
下午兩點,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先生做簡單致辭預示會議正式開始。
圖3:華為副總裁李俊朋:“平臺+AI+生態”戰略解讀
圖4:華為云服務專家李卓:華為云人工智能平臺介紹
華為全球企業業務Marketing副總裁李俊朋以及華為云服務專家李卓先后就“平臺+AI+生態”的戰略模式,以及華為云人工智能平臺介紹進行了詳細講解,會議中提到為了幫開發者實現AI資源復用,更好迎接AI市場的到來,華為云將采取可視化全流程管理,使用ModelArts進行模型訓練和部署,實現人工智能時代的科技創新型進步。
圖5勇藝達副總裁賈湛:華為云助力機器人機場安檢應用
下午兩點半,勇藝達機器人副總裁賈湛上臺就華為云助力勇藝達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進行講解:勇藝達作為一家集安全教育和安全服務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公司在行業深耕六年,勇藝達機器人云平臺為用戶提供了30億次服務,企業實力雄厚,此次聯合展示的未來合作必定雙贏。
而小勇T1機器人的現場互動融入華為云ModelArts的技術,讓AI后臺開發效率加速4-10倍,優化端側模型,秒級響應減少百倍上云流量,同時保護用戶安全,正是完美體現華為云ModelArts讓AI研發加速奔跑的呈現結果。這是對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探索與嘗試,未來勢必會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機器人產業有無限可能
此次,勇藝達&華為AI的聯合展示,一定程度展現出了未來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等發展趨勢。人們對智能機器人關注度提升,機器人與終端的接觸同樣在展會上進行,勇藝達展位一度人潮擁擠,公司采購禮品、代理商尋求合作關系,大量觀展人員都在積極體驗智能服務機器人帶來的變化。
圖6:深圳衛視對勇藝達進行采訪,被機器人的表現所吸引
以企業見市場,服務機器人市場廣闊,而據《2018年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征求意見稿)內容,受益于AI突破和普及,服務機器人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產值約為380億元,工業增加值約為140億元。
勇藝達機器人相關負責人表示,按孫正義的觀點,AI計算機的最終IQ得分將達到1萬分左右,這種超級智力未來將成為現實,并且會進入所有物聯網設備、機器人、汽車、云計算等領域。而勇藝達依托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本體技術的積累,提供教育及商用機器人產品未來,勇藝達及機器人行業和5G通信行業的發展將有無限可能。
聲明:本文版權為中國傳動網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作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