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助力儀器產業 青島將建世界海洋科研機構

時間:2012-07-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藍色硅谷核心區管委辦公樓出發,沿著新鋪成的寬敞柏油路一路前行,就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從藍色硅谷核心區管委辦公樓出發,沿著新鋪成的寬敞柏油路一路前行,就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日前,當記者來到這里時,往日的荒灘已不見蹤影,一棟五層高的建筑已拔地而起。這就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標志建筑——綜合樓,在這座剛建成的大樓中,還有國家實驗室的一顆超級心臟——理論運算能力高達每秒245萬次的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

  “在10年之內,這里將成為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機構之一。”看著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國家實驗室籌建處主任潘克厚信心滿滿地伸出4個手指,“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做世界第四!”

  五虎將組建國家實驗室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農業部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五家共同組建。五支“國家隊”的共同參與,決定了國家實驗室的高端定位。潘克厚告訴記者,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作為國內在海洋領域內唯一一個國家實驗室,從創立之初,其目標就是整合青島的海洋科技資源,爭取大項目,取得大成果。以較少的增量投入,激活大量存量資源,通過匯集國內優秀海洋科學技術人才,促進學科交叉,實施重點突破,大幅度提高國家海洋科技核心競爭力,這是建設海洋國家實驗室的根本目的。

  實驗室位于濱海大道以東、盤龍莊進村路以南。總規劃面積500畝。潘克厚告訴記者,國家實驗室結合自身長年積累的基礎和優勢,根據國家的戰略需求,選擇了海洋與氣候變化、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近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海洋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探測、海洋調查觀測與數值模擬技術等科研方向。

  說起海洋科研水平,青島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領軍城市。“青島的海洋科研實力居全國首位,集聚了實力雄厚的海洋科研機構和人才資源。”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潘克厚介紹,目前青島海洋科研與教學機構占全國的1/3以上,擁有28家海洋科教機構,1個國家級(國內唯一)和17個省部級海洋類重點實驗室,1處國家級和6處部委級海洋科學觀測臺站,擁有包括“大科學工程-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和7艘千噸級以上遠洋科學考察船在內的23艘海洋調查船;海洋科研專業技術人才占全國的1/3,擁有涉海領域兩院院士占全國的70%,高級海洋專業技術人才占全國同類人才的40%。這也是國家實驗室落戶青島、安家藍色硅谷的最重要因素。

  超級心臟每秒計算245萬次

  根據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專家評審通過的總體建設方案,海洋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將圍繞海洋環境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開發等六個重點研究方向,組建海洋藥物及生物制品、海岸和近海工程、海洋地質等15個功能實驗室,新建深海科研、大型儀器檢測設備、資源樣品庫等重大平臺和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海洋儀器儀表、海洋防腐防污等工程技術中心。

  據介紹,這15個功能實驗室是國內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依據現有的學科優勢而組建的,其中青島的5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將組建8個功能實驗室,其余的分布在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海洋局二所等國內海洋優勢科研單位和已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而在藍色硅谷核心區的海洋國家實驗室主體,包括公共科研平臺與科研支撐體系。其中,平臺包括青島綜合科研平臺(下面包括若干子平臺)、深海科研平臺、大型儀器測量平臺、海洋資源樣品庫和科考船隊將構成科研支撐體系。

  按照規劃,海洋國家實驗室規劃建設15.58萬平方米,總投入預計10億元。目前,一期已經完成1.4萬平方米建設,完成投入1億元。二期工程包括海洋高端儀器研發、濱海綜合實驗等公共技術平臺和海洋防腐防污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建筑面積4.65萬平方米,建設資金3億元。三期建設,包括深海模擬、海洋分子生物技術等公共技術平臺,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等工程技術中心,海洋科技博物館以及配套的辦公、學術交流和生活設施。同時實驗室周邊還將建設科技孵化器等創業服務設施,真正將海洋國家實驗室打造成為藍色硅谷核心區的“芯”。

  而在已竣工的綜合樓內,全國最大的海洋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也建設完成。據介紹,該平臺總面積13900平方米,設計計算能力為245萬次/秒。建成海洋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對于發展海洋數值模擬和系統仿真技術,提升全球與區域氣候變化研究、國家海洋安全環境預報、海洋災害預警預測、海洋環境保護、海洋工程設計優化和“數字海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將為科學開發海洋資源,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提供有力支持。平臺的建設將大幅度提高我國海洋科技的創新能力,并最終建成國際一流的海洋科研基地,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