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外資電力了斷中國夢

時間:2012-07-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十幾年前,缺電、缺錢、缺技術的中國電力市場曾是外國資本眼中的金礦,各地所賦予的“超國民待遇”引得美國電力、賽德能源、阿爾斯通和西門子等一大批國際電力巨頭紛至沓來。然而,十幾年間巨頭們卻紛紛轉頭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外資電力了斷中國夢

      十幾年前,缺電、缺錢、缺技術的中國電力市場曾是外國資本眼中的金礦,各地所賦予的“超國民待遇”引得美國電力、賽德能源、阿爾斯通和西門子等一大批國際電力巨頭紛至沓來。然而,十幾年間巨頭們卻紛紛轉頭,迅速撤離。

      今,就在國資委正制定一份利好于電力行業的“十二五”央企注資規劃時,全球最大獨立供電商美國愛依斯電力(AES)正悄悄打包其在中國的行囊,準備離開。如果AES離開,中國的外資電力企業將僅剩法國電力公司,它在中國的重點是發展核電。

      作為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電力生產商,AES公司是在幾輪外資撤退大潮之后,仍然在中國運營的為數不多的外資電力公司。

      而早在今年二三月間,就有報道稱AES已聘請一家投行擔任交易顧問,將出售其全部或部分中國業務,交易價格在3億~4億美元。4月,《能源》雜志披露,陽城國際發電有限公司是AES在中國控股的最后一家仍在運行的火電廠,目前也正尋求出售。

      有媒體將外資電力公司的撤離分為三個階段,2000~2001年為第一浪潮,2004~2005年為第二浪潮。如今,以AES為代表,外資火電企業的撤出則被認為是第三次撤離浪潮的到來。而導致這三次浪潮到來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超國民待遇”的取消。

      取消超國民待遇

     早在2001年入世之前,中國就已對外資開放火力發電行業。1993年,AES成為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電力公司。當時AES主要以合資建廠的方式在華辦電廠,合作對象為國家或地方電力公司,并與當地用電企業簽訂購電合同,議定最低購電量和電價計算公式。

      當時,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成為全球能源短缺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緩解日益加劇的能源緊張狀況,中國政府將電力生產領域對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度開放。山東、福建、廣東等省更是率先給予外資電力公司“三保證”優惠政策:保電量、保電價、保回報,許以外方高達15%~20%固定的投資回報率。

      眾多投資者被吸引前來,1998年底,經批準設立的外資電力公司共有39家。據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數據,到1997年達到14.5%的歷史高點,外資電廠裝機量占總裝機量的12%。

      中國電力聯合會一位內部人士回憶說,按國家規程規定,6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建造時間是36個月,但當時很多電廠都只建了20個月就交付使用,“早一天發電就多賺一筆錢”。

      但2002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確定了競價上網的基本方向,這一政策使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電力緊缺時期各地方政府為引進外資而許諾的“保電價”、“保回報”等優惠政策成為一紙空文。政策由鼓勵變為限制。

      自陽城三期項目2001年投產后,AES在中國再未染指過火電項目。截至2008年2月,AES在中國僅剩陽城、焦作、愛溪、蕪湖四座火力發電站,同年,AES又將其焦作AES萬方電力有限公司的70%股權全部出手。

      此時,盡管這個市場中有少數看好中國電力市場的逆勢新入者,但更多的企業卻“用腳投票”,離開了中國市場。如法國阿爾斯通轉讓了廣西來賓電廠B廠項目40%的股份,全球第三大能源巨頭美國邁朗公司出售了它在山東國電和廣東沙角一電廠的股份。

      從1998年至2002年短短4年間,外資在中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例由14.3%驟降至7.5%。

      可怕的煤價

      2002年之后,煤價開始持續上漲,而電價受政府控制,發電企業無法將上漲的燃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2004年,太平洋頂峰的7家電廠中有4家虧損,其他3家因為毗鄰煤礦,勉強維持微利,在華營業收入比上年減少了20%。最終,太平洋頂峰也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外資企業就成批地放棄在華經營約10年的電廠股份而離開。2003年3月,美國賽德能源公司將溫州特魯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40%的股份轉讓,并陸續出售廣東東莞厚街電廠、河北唐山熱電和湖北蒲圻賽德公司的股份。2004年3月,美國電力公司出售了河南南陽浦山電廠70%的股份。

      2005年1月5日,西門子宣布與德國漢堡電力公司(HAW)一起出售河北邯峰電廠共達40%的股份,并進一步出售在中國另外16座發電廠的股份。3月,美國聯合能源公司對其在華經營的資產進行剝離。

      2004年,外資占中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已下降到5%時,發改委曾試圖第二次開啟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規定“半年內電煤價格上漲5%或超過5%,則相應半年后的上網電價也會作出調整”,但其附件條件是: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時,電力企業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實際上,上網電價的浮動幅度也大大落后于煤價漲幅。

      當然,并非所有的電力公司都是煤電價格機制的犧牲品。中國實行煤價雙軌制——市場煤和計劃煤兩種價格并存,由于計劃煤和運力掛鉤,基本只有國有電廠才能分到,且煤礦很難全部履約,民營或外資電力企業只能購買高價市場煤。

       因此,外資電力哀鴻遍野的同時,國有電力公司卻憑借國家控制的煤炭合同價格,在煤價狂漲時期表現出獨有的抵抗力,這些合同價格比現貨價格低17%~50%。

      新能源能救命嗎?

      資料顯示,目前AES在中國擁有15家合資發電廠,包括火電、水電及風電。“AES要退出的應該是火電廠,在新能源這塊應該不會退,我們下面還有一系列合作計劃。”重慶能源投資集團一位人士稱,“AES正與我們合作開發新能源項目,目前有計劃的是新疆哈密地區的風電項目,重慶地區的水電項目,還有在重慶、貴州等地區開展煤礦乏風瓦斯治理項目。”

      在火電效益不振的情況下,AES公司近幾年積極進軍國內新能源行業。2007年,AES的子公司AES黑海控股公司與國華能源投資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國華愛依斯(黃驊)風電有限公司,AES在該合資企業中持股49%。2009年11月,AES又與深圳東江環保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及重慶能投旗下松藻煤電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在重慶投資煤炭乏風瓦斯項目。

      而電力市場僅存的外資企業——法國電力公司,目光也聚焦在核電。

      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核產業的大戶。目前,中國在建的核反應堆和計劃建設的反應堆都是世界上最多的。

      雖然媒體報道并不多,但是日本福島核災難對中國的核發展造成了顯著的影響,讓新電站的建設遭到“雪藏”,并且引發了對國內設計安全標準的重新思考以及對新建內地核電站的空前反對浪潮。雖然國務院在5月31日發文指出,新建設項目會在短時間內重新啟動,但過去15個月里發生的種種仍會讓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的核能建設目標難以完成,就連2020年的目標也要看以后情勢的發展。

      中國進入民用核能領域相對較晚,第一個商用反應堆1985年才建成。截至今年5月,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只有16座,2011年核電在中國總發電量中的比例只有1.85%,是所有擁有核電站的國家中最低的。盡管是一個后來者,但直到福島事故前,中國在此領域都非常活躍,近年來的核電建設速度令人驚嘆。目前中國在建的核電站有26座,占世界新建電站總數的39%。

      但是福島核事故改變了一切。就在災難發生的三天之后,彭博社就報道說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一定要加強對核安全的評估及核電站的監控”。同時新核電站建設的審批被暫停。

      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核安全及2020年遠景目標的臨時審批。但在正式啟動前,多座現存的核反應爐需要經過安全性整改,以符合新的防震防洪標準。盡管如此,新項目的確切建設日期,以及新核安全規范的發布日期尚未明朗。

      直至2012年6月前,這些核電站仍然沒有獲批,部分原因在于未來反應堆設計戰略方向的不確定,尤其是否將目前在中國占主導的第二代CPR1000設計轉變為從海外引進的第三代設計。

      還有更令人擔憂的是,有外媒認為,對中國核電來說,作為一家核電運營商,風險將不是鈾價,而在于透明度。北京必須發展一套趕上甚至超越其他國家水平的監管體系,才能讓投資者信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