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經濟危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我國的鋼鐵物流產業正遭受嚴重的沖擊。為化解冰冷的鋼貿行業困局,由中國產業報協會、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聯合主辦,中國產經新聞報社承辦的“鋼鐵物流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于7月10日在北京舉行。
研討會從宏觀調控下的中國經濟形勢、鋼鐵物流產業信心危機的成因、如何共建和諧共生的銀企關系、金融維穩對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性、鋼鐵物流產業信心提振方略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討論。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際金融論壇主席成思危在研討會上指出:“鋼鐵物流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調結構、解決融資問題和政府支持這些短期措施外,長期來看,重視建設現代物流企業,將成為我國鋼貿企業未來的唯一出路。”
有“中國風險投資之父”之稱的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著重從“鋼貿企業面臨的嚴峻形勢”“近期內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和“鋼貿企業要真正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把它建設成現代化物流企業”這三個方面,分析了鋼鐵物流行業目前所處的危機和危機的化解之道。他指出,我國鋼貿行業固然還存在盲目擴張、無序競爭、缺乏整體規劃、缺乏人才和創新等問題,但如果銀行過于緊縮信貸將使鋼貿行業的資金鏈斷裂,或將導致中國鋼鐵產業供應循環的中斷。成思危表示,短期內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規模,由鋼貿企業采取聯保的方式改善信用,從而贏得銀行和政府的適當支持,可能緩解鋼貿企業現在的困難。但從長期來看,鋼貿企業要真正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把它建設成現代型物流企業。“從第一方物流走向第二方物流,進而走向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整合整個供應鏈,做到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優化。”
對于鋼鐵物流產業目前遇到的危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認為,這需要企業、政府、銀行三方來共同化解。他在研討會上表示,應對當前困局,銀行應對鋼貿企業保持一定的信貸規模,可以用銀行前幾年收取的貸款風險金來幫助一部分鋼貿企業走出困境。從政府層面看,則可以采用政府出一部分、社會籌一部分的方式,設立一些針對鋼貿企業的發展基金,來解決鋼貿企業的一部分困難,同時適當減免稅費。
作為鋼鐵物流產業界人士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市場部主任董志洪在鋼鐵行業工作了40多年,他在研討會上談到了鋼鐵物流產業的重要性,他認為:“引導不良鋼貿企業退市或轉型,讓優質鋼貿企業與上游企業結成產業聯盟,并及時爭取銀行的支持,都有助于鋼貿企業度過危機。但建立現代的物流體系,將是鋼鐵物流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上海市福建商會的執行會長蕭金通,也談了他對鋼貿行業眼下困難的認識,他認為上海鋼貿行業總體狀況良好,銀行貸款不良率遠低于其它行業,他表示:“鋼貿企業應該統一認識,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困難,樹立信心,憑借誠信與銀行和政府合作,走出行業低谷,并引進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建設現代鋼鐵物流企業。”
在研討會的銀企“圓桌座談會”環節,與會專家和企業界代表談了各自對鋼鐵物流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認識。經過思想和觀點的碰撞,對于“打造現代鋼鐵物流產業鏈”,大家達成了共識,同時大家也意識到,我國鋼鐵物流產業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這需要產業鏈上各方的推動。
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徐東華、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等著名經濟學家還向與會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分析了目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及我國的相關產業政策,與參會的鋼貿企業代表、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代表一起,為處在后危機時代的中國鋼鐵物流產業探索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