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診斷風電產業非理性繁榮

時間:2012-06-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面臨全球能源短缺,風能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目前,中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迅速,裝機總容量已居全球第五位,去年增速僅次于美國、西班牙

    面臨全球能源短缺,風能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目前,中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迅速,裝機總容量已居全球第五位,去年增速僅次于美國、西班牙,預計2020年總裝機容量將由現在的589萬千瓦增加到2000萬~3000萬千瓦,發展潛力巨大。

  風電產業作為江蘇省重點扶持和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去年以來,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2007年,江蘇省風電產業的總產值從上年的10億元左右增加到40億元。如南京市就看準風電產業發展前景,相關企業及研發單位從兩年前的6家一下猛增到34家,產品涵蓋了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部件,形成了較完整的風力發電產業鏈。如南汽輪成功研制出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定子,2007年為金風集團配套90臺,并運用世界先進技術生產兆瓦級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形成產能4000臺。

  盡管國內風電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但風電產業要想做大做強獲得進一步發展,亟待突破產業集中度低、核心技術尚未掌握、投資有過熱傾向這三大瓶頸。

  去年以來,國內風電產業集中度低現象日趨明顯。由于風電產業處于暴發性增長階段,利潤空間大,導致各地投資風電產業積極性空前高漲。不僅現有的風電企業迅速擴大產能,產業外的投資者也紛紛提出要進入風電產業。從全國情況來看,整個風電產業出現了非理性繁榮的現象,涉足風電產業的企業越來越多,導致“行業大、企業小”的現象。

  風電設備制造業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企業基本上是各自為戰,獨自進行風電設備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缺少合理的分工協作。如江蘇省目前全省有風電整機生產企業兩家,主要零部件生產企業6家,但卻沒有形成整體優勢,產業資源沒有得到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技術研發和制造能力尚不能滿足風電發展的需要。

  風電制造業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小中大結合,一味求大不科學。風電產業不僅要面向沿海,做兆瓦級的,也要面向陸上風帶,10KW、20KW的風機也要上。尤其是600~750KW中型風能發電機市場,不僅市場需求大,技術也最成熟。如南京蘇耐格廠去年在巴基斯坦順利拿下了300兆瓦風力發電場項目,超過全省風力發電規模,成為全國首個跨出國門建設風力發電場的企業。

  核心技術尚未掌握,也是困擾風能發電新能源產業的難題。據了解,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國內風電企業大多處在相對附加值低、能耗高的環節,很多屬于“來料加工”型。風電制造企業的生產技術大多通過購買國外技術或生產許可證進行生產,受人才、技術、工藝和材料等多種因素制約,尤其是在電機制造、系統控制等核心技術方面,企業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

  還有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就是,風電產業投資有過熱傾向。盡管目前對于風電新能源產業,各地都將風電納入電力發展規劃。但關鍵是要按統一規劃,有序推進。專家指出,風能發電新能源產業前景美好,但要在世界產業鏈上占據“有利地形”,實現規劃中的藍圖,必須突破三大瓶頸,推進自主創新,打造更為完整的產業鏈。

來源:中國環境觀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