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津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天津西站的建筑設計不僅突出了其交通功能,還特別進行了節能專項設計,充分體現了其綠色、環保的城市發展理念。昨日,“津沽環保行”一行探訪天津地區首個10千伏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項目——西站太陽能光伏電站。據了解,它是國內最大的建筑屋頂非晶硅并網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目前,正在進行設備的單機調試、電氣連接和系統聯調,6月底即可實現并網發電。正常運行后,西站光伏電站平均每年發電200萬度,可供2000戶普通市民使用一年。
西站屋頂“光電站”下月發電
3.6萬平方米雨棚吸光發電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記者沿天梯爬上了西站站場內的雨棚頂,看到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整齊地排列在雨棚上,正是這些電池板不斷吸收著太陽能,將之轉化成電能。
據了解,西站太陽能光伏電站,設計容量為1884kW,是天津第一個兆瓦級10千伏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它利用天津西站28個站臺雨棚鋪設太陽能電池板,占用雨棚面積達3.6萬平方米。該電站建設充分考慮到西站雨棚的結構特點,在滿足荷載要求、保障防水結構完整的條件下,利用鎖夾龍骨結構,實現了建筑物與柔性光伏組件、剛性玻璃光伏技術的有機結合,并與西站的整體設計及雨棚的圓形弧頂設計完美結合起來。
不僅發電還采集氣象數據
據市建交委建筑節能科技處工程師師生介紹:“西站太陽能光伏電站采用的是技術領先的非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與常規晶體硅光伏組件相比,非晶硅光伏發電具有弱光特性好的特點。也就是說,只需要很微弱的太陽光就可以發電,并且可以與建筑完美結合,不影響建筑的美觀和使用壽命。在同等條件下,非晶硅年發電量比晶體硅的年發電量平均高出10%—20%。”
據介紹,除光伏系統外,西站太陽能光伏電站還專門設置了氣象檢測裝置,實地收集相關的氣象數據,如光輻照度、溫度、風速等,以為光伏發電的普及利用提供第一手資料。
年發電200萬度減排2000噸
西站光伏電站平均每年發電200萬度。按照一個家庭每月使用約100度計算,夠2000戶家庭用一年。下月底,其產生的電能將通過西站附近的變電站并入天津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據介紹,太陽能發電取得的環保效益很可觀,西站光伏電站每年可節約標煤700多噸,減排二氧化碳2000噸。
在建光伏電站還有12個
據師工介紹,目前天津在建的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共有12個,除天津西站外,還有中新生態城動漫園、污水廠等,既有像西站一樣可以并入天津電網的光伏電站,也有只供自身使用的小型光伏電站,這些光伏電站大多將于明年竣工,總容量達8兆瓦,每年產的電能可供8千家庭用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