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肥而不壯”

時間:2012-04-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昨日(4月25日)召開的中國現代機械工業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們紛紛指出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肥而不壯”的現狀,當下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昨日(4月25日)召開的中國現代機械工業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們紛紛指出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肥而不壯”的現狀,當下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勤之指出,單就機床行業而言,盡管我國目前有著產量、銷售總量、裝備數量等多個第一,但并不代表是業內強國,實則與世界強國有較大的差距。

  “現在我們的企業、學校等都顯得太浮躁,”談及目前行業現狀,同濟大學張曙教授指出,我國行業觀念存在問題,基礎研究不踏實,并且在體制上存在缺陷,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如何去分得國家支持的“蛋糕”,而不是如何創造“蛋糕”,如何把“蛋糕”做大。

  行業亟待轉型升級智能裝備制造備受青睞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昨日強調,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的機械工業,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

  “最為突出于緊迫的認為莫過于產業的轉型升級”,朱森第表示,“我國的機械工業就總量而言已居世界前列,但水平與實力卻與世界前列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說‘大而不強、肥而不壯’是我國目前機械工業發展的寫照。”

  朱森第指出,未來20年,我國機械工業將是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性制造、融合性制造、超常態制造五種產業形態并存的現代機械工業。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屈賢明更進一步提出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智能裝備制造行業。

  “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使制造業的發展模式、運行效率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制造智能化是制造自動化、制造數字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和高級階段。”屈賢明指出,未來十年適合我國國情的制造業發展技術路線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面上進行數字化制造的推廣應用,點上進行智能化制造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示范。這種模式可稱之為數字化和智能化制造。

  不過,同濟大學張曙教授指出,智能制造裝備不能把水平很低的東西都冠以智能化,杜絕浮夸與弄虛作假。

  “我們現在正處于關鍵的時刻,如何把機械工業從大變強,第一大關鍵不是技術,而是我們的觀念與態度”,張曙教授指出,我國目前的企業與科研機構都存在著浮躁的情緒,做事的態度不夠嚴謹認真,重量輕質。

  同時張曙教授還指出我國因為體制的問題而引發的經營策略存在偏差。

  “我們現在往往是國家提出一個規劃,大家都去爭這塊‘蛋糕’,如何拼命的往上靠,靠了就能拿到國家的錢,是一種分‘蛋糕’的思想,而不是如何創造蛋糕,如何把蛋糕做大”,張曙認為,“這和我們的體制有關,我們還是處在半市場的體制之下,大家都在想著如何拿到國家的這筆錢,至于真正用在何處又是另外一回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