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發布《中國光伏產業清潔生產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國光伏行業要實現清潔生產并沒有技術瓶頸,完全可以實現環境保護與成本降低的雙贏目標。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設備生產國,中國的光伏行業不僅要為世界提供清潔能源,其本身的生產也應該而且必須是清潔的。實際上,光伏要成為真正清潔、近零排放的能源,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昂說。
作為中國第一份對國內光伏清潔生產現狀進行梳理的報告,該研究通過調研和訪談的形式,系統客觀地分析了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環境影響、能耗以及碳排放等問題。調研發現,中國光伏行業目前的主要污染排放與高能耗問題是有技術解決方案的,并且在國內也已經有實踐。
同時,該研究還對比了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在能耗等方面的表現,計算得出:光伏發電的能量回收周期僅為1.3年,而其使用壽命為25年,這意味著在之后的約24年時間里光伏發電都是零碳排放。
“即使考慮到光伏制造過程中的能耗與碳排放,光伏發電的碳排放量仍然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在節能減排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李昂說。
報告還指出,該行業的生產之所以目前存在不令人滿意的狀況,企業和政府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些企業仍將清潔生產停留在末端治理的階段,使得治理成本高而效果并不理想;而環保部門在光伏行業發展的過程中缺少監管,配套治污設施不到位,這為光伏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埋下了隱患。
“通過犧牲環境來降低生產成本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光伏行業要尋求長期健康發展,從源頭做起的清潔生產是必然的選擇。”李昂補充道,“光伏市場正在經歷的嚴冬,正是企業停產技改的好機會,從長遠來看會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清潔的產能才能應對長期的挑戰。”
因此,綠色和平呼吁政府盡快制定更全面的光伏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并建立相關認證體系,作為市場的準入標準,規范和引導光伏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也應對社會發布年度清潔生產報告,公開透明的披露各個環節的環境指標和能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