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第二次全國環??萍即髸诒本┞≈卣匍_

時間:2012-04-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第二次全國環??萍即髸?月3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全面總結“十一五”以來環??萍脊ぷ魅〉玫倪M展,研究部署“十二五”環保科技工作。

      最近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表明我國環境管理開始由以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導向,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轉變,扣響了環境管理戰略轉型的“發令槍”
 
      第二次全國環??萍即髸?月3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全面總結“十一五”以來環??萍脊ぷ魅〉玫倪M展,研究部署“十二五”環??萍脊ぷ?。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出席會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大會宣讀了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和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名單,向新任“兩委”委員頒發聘書,向“十一五”環保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國家環境保護科技獎獲得者頒獎,為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授牌。
 
      周生賢在講話中指出,2006年召開第一次全國環??萍即髸詠?,環??萍脊ぷ髡J真貫徹科技興環保戰略,強化科學決策機制,加強科技協作和能力建設,著力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標準體系和環境技術管理體系,落實領導、投入、體制、隊伍保障措施,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水專項實現階段目標。啟動了32個項目230個水專項課題,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建立了從“源頭到龍頭”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形成了流域水環境監控預警集成技術體系,全國基本實現了“控源減排”的階段目標。
 
      二是環境科研成果豐碩。認真組織實施公益性行業科研、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科技項目300余項,提出環境保護急需的各類技術標準、規范、導則、指南及政策建議600多項,相關技術成果在280多個單位得到實際應用,200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獎勵。
 
      三是環保標準成為轉方式調結構重要抓手。新發布500多項國家環保標準、70多項地方環保標準。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將影響公眾感受和健康的細顆粒物(PM2.5)納入監測與評價范圍?!痘痣姀S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大幅度收緊排放限值,二氧化硫削減率達18.2%。制定《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了稀土工業的準入門檻,有效促進了稀土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
 
      四是技術進步提升了污染減排能力。發布《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確立了以技術指導、評估和示范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框架。發布《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名錄》、《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以及20余項技術政策、30余項工程技術規范和6項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在促進重點行業污染減排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五是環境衛星極大提升了監管水平。環境衛星成功發射運行,進一步豐富了環境管理的技術手段。各地應用衛星遙感成果的能力不斷提升,在青島滸苔暴發、汶川地震、大連新港溢油、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環保部門根據環境衛星提供的重要信息,及時采取科學應對措施,確保了生態環境安全。
 
      六是科研投入和基礎能力邁上新臺階。“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向環保部門投入科研經費近50億元,帶動各地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建成了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實驗室,環保系統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同時建設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20個、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26個,與科技部聯合批準建設國家環境保護科普基地12個。
 
      七是環保科技隊伍日益壯大。環保系統高層次人才和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顯著增加,部直屬科研院所的中高級技術職稱人數比例達45%,有兩位專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兩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6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各地環保部門不斷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環??萍既瞬盘蓐犞饾u形成。八是科學決策機制初步形成。設立國家環境咨詢委和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在國家重大環境問題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環??萍俭w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環保國際科技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周生賢指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環??萍歼€存在整體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對新型環境問題探究不深、整裝成套環境實用技術缺乏、新興環保產業培育機制亟待完善等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
 
      周生賢指出,剛結束的全國“兩會”和去年底召開的環保“兩會”,中央對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時期環保工作,必須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最新部署和最新要求上來,始終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管理思路,建立與經濟社會和環境形勢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從環境管理的目標導向來看,環境管理通常有三種模式:一是以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導向的環境管理。二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的環境管理。三是以環境風險防控為目標導向的環境管理。這三種模式代表環境管理的不同發展階段,三者之間相互關聯、密切聯系,不能截然分開,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兩種甚至三種模式并存將是常態,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模式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公眾環境意識和監督管理能力等因素。最近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表明我國環境管理開始由以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導向,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轉變,扣響了環境管理戰略轉型的“發令槍”。
 
      周生賢說,環境管理轉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目前,我國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石油消費量一半多依靠進口,煤炭消費量相當于其他國家的總量,如果繼續沿用拼資源、拼消耗的發展模式,我國經濟將難以持續。必須在進一步強化污染控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污染控制與質量改善兼顧的中國環境管理新模式,以環境質量管理“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社會的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環境管理轉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镜沫h境質量、不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是各級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我們堅持環保為民,必須認真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實現環境管理從污染控制為主轉向污染控制與質量改善兼顧,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安全的食品、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的迫切愿望。環境管理轉型是緩解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壓力還在加大,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堅持源頭防控,緊緊抓住影響環境質量的關鍵污染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建立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并不意味著不再考慮污染減排和總量控制,而是應采取更嚴格的污染控制措施。
 
       周生賢指出,加快環境管理的戰略轉型必須堅持科技先行。
 
      一要通過科技手段創新管理理念。要繼續深化對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建設生態文明的認識,不斷深化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對自然生態環境演替、污染綜合防治和生態環境管理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控三者之間關系的認識,夯實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
 
      二要深入研究適合國情的環境質量管理模式。要按照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戰略思想,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問題特點,以環境質量目標為核心,抓緊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要進一步強化環境質量標準的導向作用,以環境質量標準倒推規劃目標,依據規劃目標科學確定重點任務,根據任務需求合理配置管理資源。
 
      三要大力夯實環境質量管理的科學基礎。要掌握環境問題產生、發展的規律,明確各類排放源和相互作用情況,提出改善環境質量優先控制的污染物清單、控制領域,并研究相應的對策措施。要通過環境健康調查和研究,探索建立以人體健康為導向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認真做好環境監測與信息公開工作,及時準確地發布環境質量狀況,逐步形成環境風險信息研判和環境質量動態預報能力。四要進一步提高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的綜合能力。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展環保技術引進、研發和推廣,努力搶占環境技術制高點,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贏得主動。
 
      周生賢在講到“十二五”時期環保科技工作時強調,一要以環保標準為抓手,不斷提高環境監管水平。要加快完善以環境質量標準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準、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技術規范為重要內容的環境標準體系,不斷提高標準體系的科學性、系統系、適用性。要加強標準的基礎研究,加強環境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通過標準實施帶動技術進步和環保產業發展。要加大環境標準宣傳培訓力度,形成環境管理人員和企業管理者學標準、用標準、守標準的良好風氣。要加強環保標準的考核評估。當前,要突出抓好以地表水、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為重點的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充分發揮環境標準的“導向、依據、規范”三大作用。
 
      二要以環境服務業為重點,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要進一步強化環境規劃的引領作用和政策標準體系的強制作用,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推進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社會化運營,大力發展環境咨詢服務和綜合環境服務,促進環保產業的結構升級與優化,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
 
      三要以重點科研項目為依托,突破環境質量改善關鍵技術。要以實現減排任務和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突出抓好重點科研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掌握環境污染演變與生態退化機理和調控機制,全面提升科技支撐水平。要按照“一湖一策”、“一河一策”思路,聚焦重點流域,確?!笆濉薄皽p負修復”目標實現。切實做好環境與健康調查研究工作,加快建立國家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著力推動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協同控制。
 
      四要以環境技術管理為支撐,不斷提高污染防治科技水平。要通過科學研究、技術研發、標準規范等手段,不斷提高污染減排的科技含量,發布一批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工程技術規范和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大力推進減排關鍵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選取重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減排技術創新試點,建立污染防治技術動態更新系統,不斷完善環境技術評價制度。
 
      五要積極倡導清潔生產與綠色消費,提高全過程環境管理技術水平。要加快建立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清潔生產的技術指導,建立可持續消費節能減排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范圍,積極推動新聞出版、教育、醫療、零售業等重點領域的可持續消費,鼓勵使用環境標志、環保認證和綠色印刷產品,大力倡導可持續消費理念,提升公眾綠色消費意識。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主持會議。在4月1日的總結大會上,吳曉青作了會議總結。他說,這次環??萍即髸饬x重大、內容豐富,為環境科技大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各地環保部門要認真傳達貫徹會議精神,切實加強對環??萍脊ぷ鞯念I導,大力營造學科學、用科學的工作氛圍,同時不斷加大環保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環??萍紭藴鼠w系,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努力開創環??萍脊ぷ餍戮置?。吳曉青還對環境科研、環保標準、環保產業發展、環境健康和氣候變化等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環境保護部、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自然科學基金委、國辦秘書二局、清華大學等部門和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
 
      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解放軍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環境保護部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和省級環科院、各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十一五”環保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國家環??萍吉劔@獎單位代表等出席了會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