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的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LC)市場一直高速增長。這個大約300萬美元的市場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以穩定的價格,隨著繁榮的中國經濟和正在進行的基礎建設投資繼續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不但是PLC市場,包括整體的自動化市場,正在幾乎以3倍于中國GDP的速度成長。
在這樣快速增長的經濟中,PLC提供了很多隱藏的利益。但是大多數供應商以他們在其他地區銷售PLC的方式在中國銷售。他們集中在這樣一些領域:如改善自動化、增加生產中的靈活性、提高生產力、減少維修和停機時間及提高通信能力。當這些好處眾所周知時,了解特別對中國很重要的隱藏利益對于制造商和供應商來說具有巨大的好處。
PLC保持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
中國繁榮的經濟增長正引起生活標準迅速上升。因此,有技術的工人將來的身價會提高。
PLC通過執行重復性勞動而減少勞動力需求。這減少了在新工廠需要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數目,減少了起動成本和時間。PLC也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使工廠受益
。通過軟件執行的過程改進,例如資產管理和狀況監視,將能補償較舊機器對生產率和質量諸因素的影響。這樣的改進也能利用勞動力通過經驗獲得的知識并抵消工廠在其生命周期中前進時技術工人成本的上升。
PLC有助于使生產符合國際規范
由于越來越多的藥品責任糾紛和對生化恐怖主義的擔心,美國FDA對制藥、食品與飲料、精細化工等行業的規范更嚴厲。中國加入WTO,使其面臨得到越來越多的這些行業的外包生產的機會,但滿足這些規范、標準的困難限制了把握機會能力。
PLC有助于合同制造商獲得可信度
將生產外包給像中國和印度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喜歡具有與它們本身系統相同的,或者是具有先進的自動化系統的合同制造商。如果像PLC這樣的自動化設備的通信能力支持遠程監視或診斷,則一旦發生了問題并能夠迅速解決的話,商業伙伴間的協作關系會加強。
PLC幫助合同制造商吸引更多的業務,當客戶檢查他們良好的自動化設施時,他們贏得業務;當客戶為增強的適應性、質量和生產率而高興時,合同制造商將繼續干下去。
PLC降低勞動力的培訓要求
在中國,由于幾乎所有行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張,因此很難找到合格的本地雇員。此外,雖然知識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是保持與最新技術同步則要求公司管理越來越復雜,因而要持續地重新培訓他們的工人。
PLC使新操作工能應付復雜生產系統的需求。它們減少了對大多數操作者培訓的需要,只需要相當少的技術熟練的編程人員。PLC處理非常復雜的現代生產系統,這給操作者提供了額外時間,集中構建他們范圍的知識和核心附加值技術,這將保持他們的公司具有競爭力。
PLC有助于保護知識產權
從成功的制造商那兒挖來技術熟練、有經驗的操作者,是成長中市場(如中國)上相互競爭公司獲取信息和技能的一種重要來源。
基于PLC的正確的自動化系統設計可以保證,關鍵過程(工藝)變量隱藏在控制系統設置中,只被少數關鍵人員知道。另外,操作者僅獲得專門的或用于某一特定生產系統的硬件和軟件設計的技巧。這些技巧很難轉交給競爭對手,這有助于減少勞動力跳槽以及保護知識產權。
PLC為將來的自動化升級提供道路
PLC在可靠性、性能、可重復性、可預測性方面的聲譽繼續推動市場對能夠經受惡劣工業環境的簡單而堅固系統的需求。
另一方面,PLC已經通過加入開放式標準接口、多區域功能度、分布式模塊化結構和現代軟件性能而進化。
為緩解受資源限制、快速成長公司的痛苦,一旦PLC就位,要升級自動化能力便不需要“拆開更換”設備。換言之,可以通過使現有的自動化設備的能力最大化并按需要更新硬件和軟件能力而開始遷移策略。此增大投資的方法延長了產品周期,積極地影響了對資產的回報并降低了總的所有權成本。
供應商應該重視這些潛在利益
PLC是任務關鍵而復雜的產品。在銷售前后,用戶都需要服務、支持、培訓和信任。這導致市場更容易接受在當地有機構存在的實力強大的供應商。它也導致牌號更換的巨大障礙。這些特點有利于大的全球性公司Mitsubishi、Omron、RockwellAutomation,SchneiderElectric、Siemens以及GEFANUC和koyo等主導著中國的PLC市場。
當主要的PLC供應商為他們見到的業績增長而鼓舞時,快速成長的市場使他們很難識別長期成功所需要的策略。這是因為銷售在增長,而像設立分支機構或指定當地代理商這樣的行動似乎更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結果。
供貨商一直注視著常規的生產及技術所推動的前景。他們都關注于判斷投資回報、縮短產品投放市場的時間、改進工作效率、結合最新的技術成就、服務及支持等方面。
另一方面,實施某些戰略才能在未來取得比整體市場增長更快的業績。這樣的戰略將是著眼于地區經濟的獨特需要并有“全球運作、聚焦本土”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