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新疆電力公司了解到,今年1月,先后有21個風電場獲批接入新疆電網,總容量103.95萬千瓦。按照計劃,年內還將有近20個風電場獲批入網。預計2013年,全疆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650萬千瓦。這意味著新疆“十二五”期間風電開發850萬千瓦的目標或將提前完成。
在國家大力提倡并鼓勵發展新能源和舉全國之力發展新疆的大背景下,我國第二大風能資源富集區新疆,已經迎來風電行業發展的大好時期。
全額入網和疆電外送并舉
“并網難”是公認的制約風電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新疆電力公司在電網建設和調度運行等方面著實下了一番工夫,科學引導風電發展,合理制定風電接入方案,加強風電接入前期論證。同時,政府部門給風電并網“開綠燈”,中節能風力發電(新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伊布拉音介紹,只要核準建成的機組,發電就能全額上網。
參與新賽股份與國電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合資開發風電項目的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證實“綠燈”確實存在,從整個新疆地區來看,風電并網并不是難題。
另外,北方風電場冬天普遍存在的限電問題在新疆也并不嚴重。該工作人員進一步介紹,北方冬天城市需要供暖,電網優先接納火電入網,水電、風電的入網量受到限制,但據他所知,新疆電網僅前年限過電,且數量很少,對當地風電場影響不大。
為進一步推動新疆風電行業發展,自治區政府在積極拓展風電就地消納途徑和規模的同時,全力推進“疆電外送”特高壓直流工程和750千伏主網架的建設工作,增加風電外送比例。
據了解,±800千伏哈密南至鄭州和750千伏哈密至柴達木的新疆與西北第二通道交流工程已經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啟動,另外,哈密北至重慶特高壓直流工程和準東到四川特高壓直流工程已上報國家申請前期“路條”。
風電場盈利能力正在提升
說起盈利能力,新賽股份上述知情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與國電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合資開發已經投產的全部風電場,自有資金財務內部收益率高于18%,這遠遠超出預期。
盈利能力提升源自三個方面:首先是政府和新疆電力公司加大對風電場入網的支持力度;其次,隨著公司在風電場投資建設方面的經驗增加,目前公司建設1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僅需投入7000萬元,而以往業內普遍公認的是8000萬元,成本大幅度下降。第三,隨著建設經驗增加,單個風電場的建設期也從以往兩年縮短到現在7個月。該知情人士認為,這三個方面將全面提升疆內風電行業的盈利能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自治區發改委了解到,新疆在綜合考慮風資源、電網條件、市場消納等各項條件的基礎上,編制了達坂城、十三間房、小草湖、三塘湖等12個風區工程規劃,規劃總規模達1100萬千瓦。同時,自治區規定將嚴格按照規劃布局風電場,這就意味著疆內風電行業“蛋糕”短時間內不會再變大。
“風電場這塊現在競爭很激烈”,作為疆內本土上市公司,新賽股份以與國電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合作的方式進入這個行業,這樣在與資本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競爭時不會有劣勢。
據了解,包括華電、華能、大唐等一大批央企電力集團先后在新疆開發風電項目后,中國北車、中核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等并非以電力為主業的大型央企也相繼宣布進軍新疆風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