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規劃(2011-2015年)》,確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提升工業節能發展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并于2012年2月27日正式對外發布。
本次規劃總體目標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準煤;到2015年,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2010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持續下降,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步縮小,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淘汰落后產品,加快淘汰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鉛冶煉、鋅冶煉、水泥(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化纖、鉛酸蓄電池等工業行業落后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從國內形勢看,“十二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仍不斷增加,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將更趨嚴峻。
“規劃”中,建材行業重點推廣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立磨、錕壓機、變頻調速及可燃廢棄物利用等技術和設備;示范推廣高固氣比水泥懸浮煅燒工藝以及燒結磚隧道窯余熱利用、窯爐風機節能變頻等技術;機械行業提高節能機電產品設計、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重點發展變頻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到2015年,2級以上能效電機應用比例達到80%。風機、泵和壓縮機以重點用能行業為依托,加強風機、泵和壓縮機的節能優化改造,推廣變頻調速、自動化控制技術。
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應用波治理及無功補償技術改造單晶爐、多晶硅生產流水線,增加余熱回收裝置;選擇合理的爐型及爐膛結構,采用先進的燃燒技術和輔助裝置,加強爐窯的熱工檢測與控制,提升電子工業爐窯的熱效率。
組織實施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內燃機系統節能、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節能產業培育等九大重點節能工程,提升企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節能技術和節能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針對電機系統運行效率低、系統匹配不合理、調節方式落后等問題,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輕工等重點領域,加快既有電機系統變頻調速改造,優化電機系統控制和運行方式。
重點改造高耗電的中小型電機及風機、泵類系統。采用變頻調速、永磁調速等先進電機調速技術,改善風機、泵類電機系統調節方式,逐步淘汰閘板、閥門等機械節流調節方式,重點對大中型變工況電機系統進行調速改造,提高電機系統運行效率。通過軟啟動裝置、無功補償裝置、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等,合理配置能量,實現系統經濟運行。以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傳動方式改造傳統的機械傳動方式,逐步采用交流調速取代直流調速,采用高新技術改造拖動裝置。加快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步伐,鼓勵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設備融資租賃等市場化機制推動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到2015年,電機系統節電率比2010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培育節能服務產業。以培育節能服務公司、創新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鼓勵重點用能企業信托自身優勢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行業提供節能服務。支持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貸、節能項目融資擔保等方式,為中小企業節能提供“一條龍”服務。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促進節能服務業快速發展。“十二五”重點節能工程投資需求: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工程投資需求900億元、節能標準煤4500萬噸;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工程投資需求700億元、節能標準煤3500萬噸;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程投資需求900億元、節能標準煤1000萬噸。
推進節能技術進步,鼓勵企業使用首臺(套)國產節能重大技術裝備,加快產業化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