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們要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突出抓好工業、建筑等領域節能,大力開展工業節能,推廣節能技術,運用節能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據統計,“節能”二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共出現14次,國家現階段對節能的重視可見一斑。有人可能會問,距離國家政策首次提到“節能減排”已經至少有5年了,那么今天的節能領域,我們還有多少可做呢?
發掘節能潛力 節流開源 工業節能潛力 亟待發掘
確實,從十一五規劃開始,節能減排已逐漸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側重之一。公交地鐵上的宣傳漫畫,商場電器的低耗低碳標簽,電視網絡上的節能公益廣告,都隨處可見。但是,占據中國的GDP近50%的工業生產領域中,還有很多浪費存在,亟待重視和解決。
以壓縮空氣系統為例,壓縮空氣管路上1個直徑1mm的泄漏孔1分鐘泄漏壓縮空氣68L,每年浪費電3525kWh,相當于三口之家2年的耗電量。而一個未進行過泄漏檢測的汽車制造車間約存在1萬個這樣的泄漏點,也就是說,一個汽車制造車間因1mm的泄漏孔1分鐘造成的浪費可供給2萬個三口之家的電力需求!
除了技術和管理上的重視和更新,審時度勢,發掘企業新的利潤點和投資領域也是不錯的選擇。武鋼都決定養豬了,我們是不是也該多為自己的明天好好打算呢?
能否再沐藍天由你表決
溫家寶總理在2012年兩會后最后一次答中外記者問時曾提及“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選擇在工業領域中生存奮斗,我們無形中多了一個影響明天的機會。如今的孩子們只能憑想象理解課本中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那么未來的中國,會不會連“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都只能成為一種奢望呢?
工業節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更何況,工業節能本身是對企業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企業管理者也要慎重考慮,篩選適合自己的節能方式:是選擇節能產品用于檢測生產線中存在的漏洞,還是更新工業管理軟件,整體把握生產,贏在系統化信息化?據EMCA發布的數據,中國現有備案節能服務企業3900余家,其中不乏愛社科技、神霧等一批有技術、有信譽的節能服務企業可供選擇,只看我們如何對待。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做現代工業的合格領航企業,就從工業節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