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發言人查克·穆洛伊(ChuckMulloy)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英特爾將開始試水代工業務,向更多第三方客戶開放芯片制造設備。
作為芯片領域的領頭羊,英特爾在芯片制程工藝和流程控制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這也被視為英特爾面對AMD、威盛等競爭對手的利器。但之前,英特爾的芯片制造能力相對封閉,一直只為自有品牌服務。伴隨著英特爾的“開放”,又將給紛雜的IC產業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Gartner分析師張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英特爾制造代工的邏輯是:在PC時代,英特爾芯片是性能領先形成壟斷,而在今后的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階段,則可以通過制造領先形成壟斷。但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在接受C114采訪時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在顧文軍看來,英特爾進軍Foundry(晶圓代工)領域,現在來看對整個產業格局影響不大。“英特爾的工藝主要是針對自己的CPU,和外界不兼容不高。這對客戶來說,選擇英特爾是很困難的。Foundry產業也需要生態系統,圍繞其工藝展開的有EDA設計服務、IP制版等。但英特爾在這些方面都是封閉的,對Foundry產業沒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