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風電質量管理體系是落實去年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加強風電場安全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能新能【2011】373號,以下簡稱373號文件)的具體措施。
促使風電質量管理體系加速推進的原因是近年風電事故在各個環節頻發,如風機倒塔、觸電、吊裝事故、大面積脫網甚至清潔維護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國家能源局通過調查發現,發生上述事故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風電技術不成熟,而是企業安全意識淡薄、對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只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程操作,重大的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此外,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速度是提上去了,但其效益并未充分發揮,風電質量管理體系是落實“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有效發展風電”要求的具體措施。
框架成型
記者了解到,風電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內容仍在完善中,但基本框架已經成型。
據悉,這一體系的核心手段是以風電場開發商為統籌,各個環節的中心建立一個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希望對全國所有風電機組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風機的實時運行情況、發電量、功率、可利用率、故障等,將以往被風電開發商和設備商視為“商業秘密”而不愿公開的風電設備質量性能以及風電場運行信息,變為政府部門和全行業可以實時了解、量化評價的指標。同時,在風電行業建立企業質量檔案,對于質量“失信”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并定期向社會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據庫的建立并非僅僅與風電場監控系統如SCADA相連即可完成,風能專業委員會劉明亮對本報記者表示:“SCADA系統的主要目的與風電監測和評價體系不同,后者提供的信息將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