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機床工具產品累計進口202.9億美元,同比增長29.3%。其中金屬加工機床進口132.4億美元,同比增長40.6%。
逆差加大
隨著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進口機床的數量和金額已經是很龐大的數字。在202.9億美元的進口中,金屬加工機床占了132.4億美元,達到新的歷史最高點。
在進口創新高的同時,2011年我國金切機床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42.9億元,同比增長23.1%。
金切機床進口增速大于行業增速,說明國產機床的市場占有率在下滑,特別是中高檔機床市場競爭力沒有提高。2011年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為66.1%,與上年相比降低0.8個百分點。
盡管2011年全年機床工具出口累計達到89.0億美元,與2010相比增長了26.4%,但依然擋不住逆差進一步加大的事實,2011年我國機床行業貿易逆差達到113.9億美元。
關鍵部件制肘
在機床子行業中,機床零部件、切削刀具進口額不菲。這說明我國功能部件瓶頸現象尚未明顯改觀。
數控機床的核心技術都集中在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上。數控機床的發展和提高,都是與功能部件的改進、提高、發展、創新分不開的。
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產業已有一定規模,電主軸、主軸單元、數控系統等也有專門的制造廠家,其中個別產品的制造水平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整體上,我國機床功能部件發展緩慢、品種少、產業化程度低,精度指標和性能指標的綜合情況還不過硬。目前,滾珠絲杠、數控刀架、電主軸等功能部件僅能滿足中低檔數控機床的配套需要。衡量數控機床水平的高檔數控系統、高速精密電主軸、高速滾動功能部件等還依賴進口。
此外,由于功能部件屬于高科技產品,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附加值;且功能部件的成本在一臺數控機床的總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制造一臺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的成本約占總成本的60%~70%。
行業產值利潤率下降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是高檔功能部件仍然依賴進口。高檔功能部件進口帶來的成本增加,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盈利水平。
2011年我國進口的功能部件增長速度與行業發展速度基本相當,反映出機床的關鍵功能部件還是依賴國外進口,其基本格局未發生根本變化。
中端發力
多年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一直是進出口逆差行業。而2011年進出口逆差之所以達到歷史之最,其原因在于:一是進口大幅增加,從日本和德國進口的金屬加工機床金額較上年分別增長50.3%和40.0%。雖然出口產品也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增速仍低于進口增速,且出口基數也低于進口。
二是出口產品結構仍然存在問題。我國出口金額最大的前兩位產品是工具刀具和磨具磨料(二者出口金額占比達到44.5%),其中相當一部分產品是低價的低端產品和原料型出口。進出口價格的差異也無助于逆差的縮小。
進口機床中有一大部分屬于中端數控產品,比如從我國臺灣和韓國進口的加工中心金額較上年分別增長23.7%和24.3%,與我國數控金切機床的增長速度基本持平,反映出我們尚未有效減少中檔機床的大量涌入。
由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實施,加速了臺灣地區與大陸機床貿易額的增長。在大陸進口數控車床來源地中,臺灣地區以數量計算列第一位,以金額計算列第二位,同比增長29.7%,占大陸進口數控車床總額的21.7%。
進口額增速高于國內機床工具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速,反映出市場需求結構不斷變化,對中檔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也反映出國產中高檔產品在技術水平和產業化上都存在不足之處。
而國際機床市場營銷策略發生變化,以高技術為先導、用高技術裝配的低價格中檔機床產品迅速占領中國機床市場,對中國國內機床企業提出了嚴峻挑戰。
通快已經在中國創建主機生產廠,連續推出代價、性能方面更得當中端用戶需求的產品。而德國德馬吉早在幾年前就開發出了ECO系列產品,用高技術生產的低價格中檔機床產品在迅速占據了一部分市場。中端產品的大量涌入給中國發展中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
不少國內企業也把目光盯在了中端市場上,部分企業已經具備在中端機床產品市場與國外機床企業比拼的實力,在我國機床工具市場不斷擴大的前提下,能否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迅速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行業轉型升級,最現實的是從中端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