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王占國院士:半導體材料將走向“納米化”

時間:2012-02-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半導體是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自1947年12月23日正式發明后,在家電、通信、網絡、航空、航天、國防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半導體是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自1947年12月23日正式發明后,在家電、通信、網絡、航空、航天、國防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給電子工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201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達到2983億美元,拉動上萬億美元的電子產品市場。

  伴隨著半導體市場的壯大,半導體材料也不斷獲得突破。王占國介紹,一般將鍺和硅稱為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將砷化鎵、磷化銦等稱為第二代半導體材料,而將寬禁帶的碳化硅、氮化鎵和金剛石等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第一代材料中,12英寸單晶硅已經大規模生產,18英寸單晶硅已在實驗室研制成功,全球每年集成電路中的硅用量大約2萬噸。多晶硅方面,由于國內產品純度不夠,我國集成電路所用硅片基本靠進口。201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為5萬噸。

  硅基微電子技術方面,國際上8英寸已經廣泛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我國現有5~12英寸集成電路線約38條。

  在工藝水平上,國際上12英寸45納米工藝也投入工業生產,預計2016年開發出16納米工藝。但我國還停留在0.18微米、90納米、65納米水平上,只有少數企業擁有45納米工藝。

  “到2015年,我國將擁有多條45~90納米的8英寸、12英寸生產線。2022年進入國際前列。”王占國表示。

  不過隨著集成度提高,硅晶片會遇到很多困難,例如芯片功耗急劇增加,極有可能將硅片融掉。

  國際上預計,2022年將達到“極限”尺寸——10納米。因此,硅基微電子技術最終將無法滿足人類對信息量不斷增長的需求。人們目前開始把希望放在發展新型半導體材料和開發新技術上。

  王占國介紹,以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等為代表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不斷向硅提出挑戰。它可以提高器件和電路的速度,以及解決由于集成度的提高帶來的功耗增加而出現的問題。

  GaAs、InP等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衛星通訊、移動通訊、光通信、GPS導航等領域。直徑為2、4、6英寸的GaAs已經得到商業化應用,8英寸的也已經在實驗室研制成功。

  王占國說,氮化鎵、碳化硅、氧化鋅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也發展很快,這些材料都是寬帶隙半導體材料。它具有禁帶寬度大、擊穿電壓高、熱導率大、電子飽和漂移速度快、介電常數小等特征,能夠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例如在半導體白光照明方面,王占國預計,到2015年,我國將開發出150lm/W的半導體照明燈,電壓只需要3~4伏,非常安全和節能。

  王占國認為,半導體材料發展的趨勢是由三維體材料向低維材料方向發展。目前,基于GaAs和InP基的低維材料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廣泛地應用于光通信、移動通訊、微波通訊的領域。

  實際上,這些低維半導體材料亦即納米材料。王占國表示,半導體納米科學技術的應用,將從原子、分子、納米尺度水平上,控制和制造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人工微結構材料和基于它們的器件和電器、電路,極有可能觸發新的技術革命,使人類進入變幻莫測的量子世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