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邏輯新創公司Tabula日前證實與英特爾公司(Intel)簽訂協議,將采用英特爾的3D三閘晶體管(3Dtri-gatetransistor)技術,為該公司制造22奈米的新一代3PLD產品。業界分析師認為,此舉顯示英特爾公司正進一步擴展其代工制造業務,挑戰一向由臺積電(TSMC)所主導的晶圓代工領域。
Tabula也因而成為采用英特爾專業代工(CustomFoundry)部門進行代工業務的第二家可編程邏輯新創公司。2010年十月,AchronixSemiconductor公司首先宣布與英特爾公司合作,采用英特爾代工業務為其打造22nmFPGA。
英特爾跨足代工業務和ASIC市場多年了。但該公司在幾年前決定退出ASIC業務,而在制造業務領域也從來不曾被視為一家重要的代工廠。一些分析家推測,從英特爾取得與Achronix公司的代工協議后,這家全世界最大的芯片供貨商有意更進一步擴展其代工業務,搶占一向由臺積電(TSMC)居于主導地位的代工市場。去年,路透社還報導,英特爾高級主管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該公司很樂意為像蘋果等各大公司進行量產制造。
就像Achronix公司一樣,Tabula也是一家規模較小的可編程邏輯新創公司,試圖搶進一個由賽靈思(Xilinx)與Altera等大廠為主導的市場領域。相較于英特爾自身有的產品來看,Tabula采用22nm制程所需的生產規模是相當小的。但由于采用英特爾突破性的制程技術為Tabula與Achronix制造高級邏輯組件時,還能夠為其帶來諸多好處,使得兩家公司認為與英特爾合作的這一協議特別具有吸引力。
“我們很早以前在觀察英特爾采用這一技術節點進行制造時,就感受到在我們的產品與英特爾的技術之間存在著一些協同作用,Tabula公司CEODennisSegers表示。
在此之前,Tabula與英特爾之間存在代工關系的傳聞已經流傳將近一年了。
英特爾公司去年五月宣布,將以該公司研發多年的三閘晶體管作為其22nm制程技術基礎。該技術最初原計劃在去年年底量產,但最近的報導則指出,英特爾代號為IvyBridge的22nm處理器將在今年6月后量產。
在2010年3月公開發表3D可編程邏輯架構Spactime以前,Tabula公司一直十分低調。而隨著該新組件架構的發布,Tabula公司表示它將可提供ASIC的性能、簡化FPGA的應用,而且價格點也適于量產,將有助于實現新一代的3PLD組件。
根據Tabula表示,Spacetime可編程架構由于具有比傳統FPGA更短的互連以及在相同頻率頻率計數邏輯、DSP、內存與互連等整個結構的能力,從而實現一個更均衡的架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pactime架構以時間作為第三度空間,以減少建置一項功能所需的組件,因而能夠實現更小、更高性能的芯片。
Tabula公司采用臺積電為其打造現正量產中的40nmABAX產品,該產品能以1.6GHz的頻率速度作業。Seggers表示,該公司與臺積電將持續在40nm產品進行合作,“我們將繼續與臺積電合作生產這款40nm產品,我們將與臺積電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
但Seggers并未透露Tabula的下一代22nm組件何時量產,有關與英特爾的協議細節也尚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