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倒掛半年面臨供需和資金雙重壓力
福建鋼材貿易商李國清欠下巨款、合家潛逃的背后,是整個鋼貿行業生存危機的反映。房地產和資金政策調控、鋼材供需矛盾的尖銳化使得鋼貿貿易出現去年下半年長期倒掛的局面,鋼材貿易商們集體喊出了“傷不起”。
李國清所代表的跑路事件,以及鋼貿產業資本從實體經濟的游離,是2011年整個鋼材貿易行業價格倒掛、盈利艱難的真實寫照。2011年,我國鋼材累計產量8.81億噸,繼續保持12.3%的高增長,鋼產能進一步集中釋放,而國家對下游地產行業的調控、出口的下滑則導致需求萎縮。
首鋼集團一位負責銷售的朱經理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周期性非常強的行業,政策的變化、供需矛盾的尖銳化使得鋼材貿易價格持續不振,甚至出現去年下半年嚴重倒掛的情況。
朱經理:主要是考慮去年國家的經濟形勢,包括受到國外的影響,導致出口訂單減少,大部分資源都流向國內市場。而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導致用戶需求訂單大批量的減少,而且去年成本還是很高,連續6個月結算價格倒掛。
資金方面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江蘇國信物流的周總分析去年鋼材企業貸款情況說,貨幣政策收緊,銀行利息成本、承兌匯票成本都在上升,對于鋼材貿易這樣的資金密集型行業來說,壓力很大:
周總:最大原因,主要來自于資金面。資金面緊了以后就帶來了利潤率的下滑,銀行的強勢就體現出來了,20%利率的貸款還有很多人在搶。
以無錫鋼材市場的庫存量為例,2008年底是10多萬噸,金融危機之后房地產業膨脹時市場庫存開始擴張,09年底達到100多萬噸,直至2011年中旬才出現拐點,開始真正大幅下滑,這一年鋼貿行業開始出現整體虧損,虧損面在六成以上。
最嚴重的時候,鋼材貿易價格倒掛的幅度達到一噸五六百塊錢。也就是說,賣一噸鋼材虧五六百塊錢。無錫龍之杰鋼材市場里的鋼材貿易商劉經理算了這樣一筆賬:
劉經理:因為規格不一樣,除去運費鋼廠出廠價平均要達到4300元一噸。運費大概要100多元每噸,合計成本要4400多。年底又虧了200多,還不包括工資、租金。租金一年要2萬。一個月電話費也要1000。我雇了5個人,人工成本每月每人也要2000多。再加上鋼材入庫的時候還有質量差,一噸就要虧五六百。
劉經理坦承,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虧,但是賺的彌補不了虧損。
在虧損的壓力下,鋼貿企業開始分化,一批小的鋼貿企業扛不住,紛紛倒閉。許多民營鋼材貿易商紛紛轉行。行業進入企業開始少于退出企業數量。身為國有企業,資金實力雄厚,抵御風險能力強,但是持續的虧損也讓劉經理顯得很無奈。
劉經理:小一點的(企業)承受不了這種壓力,虧了就不做了,像我們沒辦法。
2012年的情況又會如何呢?從頭兩個月來看,鋼材價格略有回暖,鋼材貿易商開始出現盈利,但是考慮到去年居高不下、沒有消化的融資成本,這種盈利仍只是虛假的表象。中國鋼鐵行業協會會長朱繼民曾公開表示,今年整個鋼鐵業仍將是高成本、高庫存和低售價并存,朱經理認為上游的不景氣也將繼續考驗下游鋼貿行業:
朱經理:鋼鐵業的產能依然在遞增,只不過這種增幅和增速在放緩。這種產能過剩必然會轉化成一種供需矛盾,像08年鋼價一度沖到6000多,然后又回落到3000多,現在它是理性、客觀的市場,考驗你什么?考驗你鋼材貿易商的操作能力和負責人的經營能力。
國信物流的周總則希望資金面能松一些,讓鋼貿商喘口氣:
周總:今年鋼材好壞,我覺得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看資金面,資金面如果放松一點的話,對鋼材是最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