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美合資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倍聚光光伏產業化項目一期投產暨二期開工儀式在安徽淮南舉行,其一期項目投產標志著設計為年產達200MW的世界上第一條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及組件自動化生產線已初步形成產能。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我國光伏行業在經過整合及技術革新后將迎來新一輪高增長期,光伏并網及相關設備公司存在新的投資機會。
第三代光伏技術效率高
據悉,聚光光伏技術是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與其它種類的太陽能電池相比,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占地面積小、能耗回收周期短的優點,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資源,有望短期內實現太陽能發電平網電價,成為未來能源和環保領域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技術。
日芯光伏高倍聚光光伏產業化項目總投資80億元,用地1600畝,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及組件達1000MW,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高倍聚光光伏產業基地。當日投產的一期年產200MW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及組件全部由機器人自動化操作。
光伏發電獲歷史性突破
國家能源局2月16日在其官網表示,2011年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取得歷史性突破。
2011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800萬千瓦,同比新增1100萬千瓦,相當于2009年底以前全球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至2011年底,全球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900萬千瓦,與2006年底全球累計風電裝機規模相當。
歐洲仍是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的重點地區。2011年,歐盟27國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約2100萬千瓦,占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的75%。其中,意大利新增9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德國新增750萬千瓦,法國和英國分別為150萬千瓦和70萬千瓦。
我國2011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20萬千瓦,當年新增量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的7%左右。
國內市場將持續超預期
由于今年我國出臺了太陽能行業的標桿性上網電價,光伏新增裝機由去年的500MW提升至今年的1.8GW,超越市場的一致預期。而從國家“十二五”期間上調光伏裝機規劃到15GW來看,未來光伏行業新增裝機超預期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由于近期多晶硅和組件價格的大跌,電站的投資回報率繼續大幅上升。根據測算,在1.15元/度的上網電價下,大部分西北地區投資回報率將高達10%以上,業主方將極有動力對光伏電站進行投資。
其次,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提高,有望進一步解決光伏的資金瓶頸。根據測算,如果可再生能源附加再次上調,2015年可補貼光伏電站裝機量將達到43GW,資金瓶頸的解除有望為各地出臺單獨的補貼電價提供必要的支持。
具體到補貼政策上,以住建部、財政部為首,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對光電項目進行補助。各地方政府也在發改委政策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補貼;遼寧、山東、江蘇等地已紛紛出臺太陽能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整體力度在0.2~0.3元/度。
看好光伏并網設備公司
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012年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補助標準原則上為7元/瓦,而2011年補貼標準原則上由9元/瓦調整為8元/瓦。
此次補貼雖下調,但延續了往年的補貼力度,且招標規模或將擴大;關鍵設備招標要求提高,將提升光伏發電效率。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加速啟動,短期利好光伏并網設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