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目前已經完成《可再生能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中英海上風電政策研討會上表示,在今年將“十二五”規劃的300萬千瓦海上風電目標落實到企業的具體項目,長期會考慮推出海上風電標桿電價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投資。
此前能源局官員已經透露規劃目標,其中提出到2015年風電將達1億千瓦,年發電量1900億千瓦時,其中海上風電達到300萬千瓦的規模。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忌步陸上后塵
在第一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后,就一直傳聞國家將盡快推動第二批項目招標,規模也比之前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國家第一期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的四個項目仍在建設中,中國水利水電規劃總院的一份報告稱至少需要到2013年才能完成。外界期盼的第二期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一直未實施。
國內最大的新能源電力開發商龍原電力一位工程師稱,第一期招標項目,有的因為前期規劃不好,需要重新做出調整,調整涉及多個部門,建設周期會拉長。
但另一方面,中國的海上風力資源豐富,而且都在經濟發達、電力負擔較重的東部沿海,不存在電力消納的難題。
中節能公司負責風電場的一位中層對本報記者稱,中國的海上風電還處于起步階段。他分析說,海上風電面對的環境復雜,要避免陸上風電一窩蜂上項目,造成風機質量下滑的結局。
因為面臨的環境不同,海上風電在風機吊裝、風機技術、專業人才、部門協調方面都更加困難。海上風電成本也比陸上高,有業內人士稱平均是陸上成本的2倍,且目前國內在建的多數還是實驗性項目。
停不下來的風電
在海上風電發展方面,東部沿海地區顯然更具積極性。海上風電就近消納,解決電力缺口,好處很多。
不過江蘇能源局一位官員也稱,項目推進還是面臨很多問題,速度較慢。目前涉及海上風電的部門包括了能源局、海洋局、交通部、農業部等等,一個小的變更都會拖慢項目進程。
提供海外并購服務的畢馬威分析,目前走出去的風機企業并不多,中國的企業也不了解國外的政策,這是中國風機和風電企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按照早前透露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2015年海上風電要達到300萬千瓦規模,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規模,仍然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考慮這個原因,我們公司也不想落后,即使目前還在試驗階段,各家公司都在積極籌劃,力圖未來多分一塊海上風電的蛋糕。”前述東方電氣人士對記者說。
中國地質大學嚴曉建曾撰文稱,2010年歐洲海上風電的造價在2300歐元/千瓦,加上昂貴的運行維護費用,是個不小的數。目前國內海上風電在技術方面還不是太成熟,據此粗略推算,國內海上風電市場也屬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