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對“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等加以明確。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接連發布了紡織、輕工、醫藥、化纖、產業用紡織品、制糖、馬鈴薯加工等多個產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之后,又陸續發布了有色金屬、鋁工業、石化和化學工業等多個規劃。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工業發展已進入新階段,面臨的轉型升級壓力非常迫切:轉型升級如能加快推進,就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如果行動遲緩,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而且會錯失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上述一系列規劃的密集發布,意味著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場“攻堅戰”已經打響。
紡織工業確定4大重點發展領域
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生產成本一路飆升、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等一系列因素疊加,使得擁有勞動密集、出口比重大等特點的紡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面臨不小挑戰。同時,紡織工業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將在增加就業、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為此,《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至“十二五”末全行業出口總額達到3000億美元,年均增長7.5%。全行業就業人數保持在2000萬人左右。
規劃清晰地闡述了紡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提出要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提升產業的整體實力,將新型紡織纖維材料產業、高端紡織裝備制造業、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及傳統紡織分行業確立為4大重點領域。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4大重點領域既強調新興力量又兼顧傳統行業,體現了科學發展的理念。傳統原料的供需矛盾及提高效率的內在要求迫使紡織工業必然要尋找新纖維材料并探索高端設備,紡織產業內在格局的轉變也使得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傳統紡織分行業是紡織的根本,未來發展既要強調新興領域也不能舍棄根本。
規劃還要求,“十二五”期間,將更加注重紡織行業的品牌建設,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5~10個,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品牌企業50家,品牌產品出口比重達到25%。在節能減排方面,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初步建立紡織纖維循環再利用體系,再利用紡織纖維總量達到800萬噸左右。
規劃闡釋了紡織工業作為“傳統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的新定位。王天凱認為,規劃對紡織行業做出了明確定位,提出了要求,為紡織行業“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確定了著力點,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紡織行業在“十二五”時期仍然大有可為。
輕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城鎮化率也將不斷提高,這將為輕工業發展提供重大機遇。同時,輕工業發展還面臨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復雜、低成本優勢逐步弱化、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等諸多風險挑戰。
《輕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部輕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生產要素配置進一步優化,產業鏈配套協作能力增強,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輕工業將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目標被確定為8%,較輕工業的增長目標低1個百分點。
規劃還提出,“十二五”期間,輕工行業主要商品出口額年均增長7.5%,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對外貿易水平。
為實現以上目標,相關部門將不斷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逐步調整不利于消費增長的有關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落實國家節能、環保、安全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引導節能型家電、健康家具、高效照明產品、綠色無汞電池等產品的消費。
規劃還強調,支持企業加強面向農村市場的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拓農村市場。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研究促進文體、休閑產品等新興消費的政策措施。
在輕工業的諸多子行業中,國信證券分析師李世新認為,在2012年內需刺激政策的作用下,輕工必需消費品值得關注。
醫藥行業“十二五”投資機會凸顯
在出口萎靡、藥品價格下跌、中藥材價格飛漲、抗生素管理趨嚴等諸多因素的壓制下,2011年醫藥行業在二級市場上跑輸大市。但隨著《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和《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布,業內普遍認為,在政策的推動下,醫藥行業快速提升的市場空間,使該行業面臨重要的投資機會。
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以加快醫藥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促進醫藥工業由大變強。
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工業發展目標包括總產值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同時,產業集中度也將提高。規劃提出,到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個以上,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個以上,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50%以上。在基本藥物方面,主要品種銷售前20位企業要占80%以上市場份額。
調整優化組織結構也是目標之一。規劃稱,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支持研發和生產、制造和流通、原料藥和制劑、中藥材和中成藥企業之間的上下游整合,完善產業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化學新藥創制難度增大,生物技術藥物逐步成為創新藥物的重要來源。規劃稱,預計到2020年,生物技術藥物占全部藥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將超過1/3。
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其中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當前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生物醫藥被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而在此次規劃中,生物醫藥也是明確要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
國金證券(600109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對此評述說,上述規劃對“十二五”期間醫藥行業發展提出了很高的目標,創新和集中度提升是明確思路,相信在規劃指引下,行業內的優秀公司會面臨新一輪機遇。目前行業的困難只是短期的,堅持下去的企業必將迎來春天。
化纖工業基本實現化纖強國戰略目標
“十二五”時期,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世界化纖產業格局進一步調整,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市場需求多樣化更加明顯。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推進,化纖工業發展面臨更多機遇,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任務仍十分艱巨。
《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化纖工業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進步,強化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基本實現化纖強國的戰略目標。
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化纖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目標為8%。到2015年,化纖產能達到4600萬噸,產量4100萬噸,化纖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比例達到76%左右,化纖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
工信部有關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纖維加工量將增加1000萬噸以上,但受土地資源所限,糧棉爭地、城鄉爭地矛盾日漸突出,棉花等天然纖維難以滿足紡織工業發展需要,纖維消費量增長仍將主要依靠化纖的增長來支撐,化纖仍將是“十二五”紡織工業發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
規劃提出,提高差別化纖維品種比重,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到2015年,化纖差別化率提高到60%以上;高檔面料及制品用化纖自給率達到85%;產業用化纖比例達29%;以彌補棉花不足為主要目標的高仿真、超仿真纖維占化纖總產量的15%。
根據規劃,到2015年,行業內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將達到50家。其中,超過10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20家,突破50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5家,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
為了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國家將加強化纖及其各分行業的發展規劃研究,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及《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等國家相關產業目錄做好銜接,組織制修訂行業市場準入條件,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適時增列化纖新產品關稅稅目,適時適度調整化纖及其原料進口關稅稅率;研究完善高污染企業和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保障措施,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
成品油“北油南運”狀況得到改善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但與此同時,行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產能增長過快,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隱患突出,高端產品比重仍然偏低,行業發展模式急需轉變。
為此,工信部日前下發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同時配套發布了《烯烴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化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4個子規劃。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全行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總產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全國煉廠平均規模超過600萬噸/年,石油路線乙烯裝置平均規模達到70萬噸/年以上;氮肥、農藥、氯堿、純堿、電石、輪胎等行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達到10個以上。
規劃提出,在產業布局上,成品油“北油南運”狀況得到改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產業區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形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及3個200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配合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東北、西北、西南石化產業布局。傳統煤化工布局分散狀況得到改善,現代煤化工產業向資源地集中;原料產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專用化肥等深加工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向消費地集中。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原油、天然氣、鉀資源、天然橡膠、硫資源等大宗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內外能源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大幅震蕩上行,對行業經濟穩步增長帶來一定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發展已離不開世界,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需要中國,融入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石化和化學工業也不例外。因此,準確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是實現石化和化學工業穩步增長的前提。
記者注意到,規劃以“十一五”國內石化化工產品消費情況為基礎,綜合考慮“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相關行業發展情況,采用多種方法測算,預計“十二五”時期大宗石化化工產品的需求增長低于同期GDP的增長,高端石化化工產品增長率略高于GDP增長速度。其中,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產品有:成品油、烯烴、鉀肥等剛性需求較大的產品,對二甲苯(PX)、己內酰胺、乙二醇等進口量較大的產品,天然氣、輕烴等低碳原料與產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專用化學品。
對此,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規劃》提出的石化化工大宗產品“十二五”需求預測,旨在為政府宏觀調控、企業投資決策等提供參考。
該負責人特別強調,《規劃》設立的重點發展的石化化工產品目錄,是“十二五”高端石化產品發展的基本方向。全球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迅猛,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因此未列入該目錄的產品如符合化工新材料的特性,推動技術進步的,也將重點支持。此外,《規劃》對部分化工新材料的生產技術也列入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技術創新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