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七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組成的美國太陽能制造聯盟(CASM)今日通報了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網站上修訂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推斷,如果把運輸成本考慮在內,中國出口美國市場的晶硅太陽能產品成本高于美國國內市場產品成本。
CASM爭辯說,該調查結果證實了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不具備成本優勢,其利益是來自于中國政府包銷出口活動,并已對美國太陽能制造商競爭造成了傷害。過去兩年內,至少12家美國制造商已經裁員、關閉工廠或破產。SolarWorld于去年10月19日發起請愿,尋求對中國進口光伏商品征收反補貼反傾銷稅,該聯盟對此表示支持。
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的報告名為"太陽能光伏制造成本分析:美國在全球行業中的競爭力"。該報告得出如下結論:與美國相比,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固有成本優勢不會大于1%。然而,當把海運成本計算在內,中國光伏制造商則面臨著5%的成本劣勢。正如政府所言"巨額的政府補貼"資助并驅動中國光伏制造商對外輸出本國95%的國內產品,占據了全球55%的市場份額。
SolarWorld總裁GordonBrinser說:"來自美國政府可再生能源研究機構的分析證實了我們的觀點:由中國政府發起的出口驅動政策正在不當地干預美國市場。像SolarWorld這樣高效的美國制造商在合法競爭中能夠與世界上任何企業進行較量。但是,中國政府非法的貿易做法在經濟和環境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自由貿易應該是擺脫非法的國外政府干預的貿易。"
去年12月2日,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一致裁定中國貿易做法損害了美國國內太陽能制造企業。美國商務部將于3月2日發布初步反補貼裁決;3月27日計劃做出初步反傾銷裁決,屆時將決定是否對中國進口光伏產品征收關稅以抵消其人為壓低價格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