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山機械行業上世紀90年代是最艱難的時期,1999年以后礦山機械行業開始復蘇,企業走出虧損困境,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機遇。但目前我國的礦山設備行業的科技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改革開放以來,礦山機械行業以市場換技術作為提高產品技術水平的主要途徑,同時還要面臨國外競爭者在中國投資辦廠的嚴峻形勢。有專家建議,我國的礦山機械行業要抓緊機遇、加速發展,首先要在科技研改、自主創新方面下功夫。
為此,專家提出提高礦山機械行業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礦山機械制造行業應采取與國外公司和國內專業設計院建立不同形式的聯合,包括組建集團、聯合體、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等。
二、盡快的建立和完善優勢專業的應用實驗室,進行產品、制造加工藝術的應用研究。實驗室應高起步,立足實用;
三、另外國外相關高等院校,不僅是礦山機械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而且是礦山機械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術研究的淵源,必須借助其力量。
建冶重工負責人表示雖然我國的礦山設備生產商有很多,但一般都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小企業。這些企業的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在國外來說都是一些被淘汰掉的技術,如果這些被淘汰的技術在中國使用那是根本不具備競爭力的。另外,目前大型礦山設備的又一次發展就代表著在技術上會有著更高層次的提升,如果還在原地停留,不創新,那么可以說前面的路將會是死路一條。當客戶對礦山設備的質量和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同時,就目前礦山設備現有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客戶所需求的。因此只有礦山設備不斷地自主創新,才能在中國市場站足腳根。也是大型礦山設備行業目前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