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廣西河池宜州市環保部門發現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內出現死魚現象。后經調查發現,龍江河宜州拉浪碼頭前200米水質重金屬鎘含量超標。該鎘污染事件引發社會輿論對絡,為加快發展再生金屬產業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
不少專家認為《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的提出,僅僅是從框架層面建設了相關體系,但要真正意義上將這一體系付諸實踐,還需要通過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才能實現,這就要求盡快實現制度層面的體系設計。
二是以政策手段支撐再生金屬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要求金屬礦山類企業必須具備再生金屬回收的能力,再生金屬企業也必須逆向進軍礦山類企業。
目前我國再生金屬產業技術工藝水平不高,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手工操作為主,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很低。
尚福山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我國再生金屬原材料仍將大部分依賴進口,而國際市場上再生金屬原材料的競購也愈發激烈,印度、東南亞國家均為我國的競爭對手。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較我國低,進口的相關稅收等政策也較為寬松,優勢正不斷增加。由于我國勞動者素質較高,企業在現階段仍愿意在中國設廠。然而,隨著勞動者工資的逐步上漲,企業付出的成本也將增多。若不將再生金屬產業從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并重方向轉變,該產業的企業將流向我國周邊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再生金屬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但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還未能解決。今后要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產品年研發、生產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去突破,推動再生金屬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關鍵技術由引進向消化、吸收、再創新轉變。積極采用先進實用技術,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后、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
三是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完善,推動國家立法層面的礦山冶煉和再生金屬產業發展規范形成。
近幾年,再生金屬產業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但相應配套政策體系尚未完善。李士龍認為,盡管已經存在著不少與再生金屬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由商務部、質監局、工信委頒布的法規,但這些法規還缺少系列性、整體性和連貫性,常常呈現出法規制定的短板效應,可互相配套的體系作為支撐。
專家普遍認為,迫切需要圍繞整個再生金屬產業鏈條制定囊括回收、利用、進口、出口、園區建設、環保要求、投融資管理辦法在內的管理辦法,打破長期以來存在的管理方式條塊分割,政策扶持杯水車薪和撒胡椒面的現狀。這樣才能根據整個產業的發展需求,適時調整和制定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并落實到位,提高政策的可行性,推動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四是通過完善行業協會為核心、質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物價、工商等多個部門的力量整合,加快建設再生金屬信息平臺,實現多龍注水的綜合效應。
導致金屬產業普遍面臨環保、社會輿論質疑的核心原因在于,產業本身缺少足夠的監管力度,也缺乏信息公開透明的渠道。有專家呼吁,要實現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應盡快將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置于公眾和相關部門的嚴密監控下,這就需要盡快整合包括質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物價、工商、銀行、銀監等多個部門力量,以行業協會為基礎,加快建設再生金屬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實現從多龍管水向多龍注水的深層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