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光伏產業迎來第二發展周期

時間:2012-0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第四期“金太陽”政策主要針對終端,如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

      光伏產業將“危”化為“機”的條件越來越多。從政策層面看,繼去年國家能源局和國家工信部相繼推出光伏產業利好政策后,2月1日,國家財政部在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第四期“金太陽”光伏屋頂工程正式啟動。在政府大力規劃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的同時,從技術面而言,光伏業發電成本的漸次下降也為終端消費需求增加提供了可能。從行業“十二五”規劃看,到2015年,光伏發電成本將下探至0.8元/千瓦時。
       對于身處其間的光伏企業來說,由于技術升級的成本越來越高,行業必然面臨洗牌。那些資金優勢不明顯、技術劣勢明顯的企業,必將在此輪洗牌中,漸行漸遠。
政策補貼擴市場容量
      第四期“金太陽”政策主要針對終端,如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
      2011年,海外市場萎縮,快速發展了近十年的中國光伏業進入“寒冬”。龍年春節剛過,相關部門就出臺了光伏產業的政策,試圖挽回行業頹勢。上述《通知》表示,第四期“金太陽”政策主要針對終端,如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用以加快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據了解,“金太陽”示范工程于2009年啟動,第一期示范工程包括329個項目,設計裝機總規模642兆瓦;2010年第二期示范工程272兆瓦,2011年第三期“金太陽”示范工程達到600兆瓦的規模。業內據此推測,2012年的規模將超過2011年規劃量。不過,最終總量需要等待各地的匯總及審核,總安裝量將于今年7月份公布。
     “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行業現在非常困難,特別是多晶硅產業。《通知》的下發可以說是救市行為。”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光伏發電企業虧損嚴重,短期內轉向國內市場,存在成本過高等問題,因此,一方面需要企業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在終端領域給予更多補貼和優惠。
      阿特斯、漢能控股集團等國內光伏企業的高管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多次呼吁,政府應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快國內光伏市場的開發。
      事實上,從去年年末開始,相關光伏扶持政策就相繼出臺。國家能源局連續兩次上調光伏“十二五”發電量目標;國家工信部發文表態,將促進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的發展,支持建立BIPV系統。
      這些政策無疑對提振市場信心產生效果,瑞士Sarasin銀行針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調查報告指出,由于中國等新興光伏市場的發展,2012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將增加20%。
平價電刺激終端消費
      到2015年,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擴容上,政府除了在光伏市場供給上加大找尋力度,目前業界還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政府有可能率先推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政策,直接刺激終端消費者對太陽能電量的需求。
      美國應用太陽能公司總裁查爾斯.蓋伊認為,由于中國在智能電網等配套設施上的優勢,中國將在2018年前后實現電網平價,而美國則要等到2020年。
      從工信部制定的光伏“十二五”規劃可看出,到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將下降到1.5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達到0.6元/千瓦時,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光伏發電成本超過4元/度,到2009年,光伏發電成本已降到1元/度。“中國光伏產業的變化或許能促使這一目標的提前實現。”漢能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突如其來的光伏“寒冬”已經促使中國光伏業轉型升級,向良性發展,未來將注重自有技術和規模生產的全產業鏈模式。一旦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中國光伏業將徹底完成從政府補貼型產業向市場驅動型產業的轉變,并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國金證券分析則認為,2011年至2015年,光伏發電成本將逐漸接近當地上網平價,未來幾年光伏裝機量會有巨大增長,光伏行業也將迎來第二個發展大周期。按照2020年光伏發電替代全球發電量5%的目標計算,未來每年新增的光伏裝機量也將是目前水平的10倍以上。
技術關促企業二次洗牌
      中國光伏產業的洗牌整合和轉型升級將加速,進而擺脫原先“粗放式”的經營模式
      雖然政府加大了對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市場也對產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不代表所有的光伏企業都會迎來良機。分析人士認為,2012年,光伏行業將加速整合。林伯強認為,這輪整合與2008年相比有所不同。當時行業整合是企業要通過合并增加產能,以利用規模效應在價格戰中勝出,而這一輪整合恐怕只有技術高、效率高、資金充足的企業才有生存空間。
      事實上,光伏制造業2008年已經歷過一次大規模整合。數據顯示,中國光伏企業從本世紀初逐漸起步,由最初的幾十家迅速攀升至幾百家,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流”使國內光伏企業數量一度減至50家左右。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國際市場需求的回升,光伏行業投資回報率居高不下,又有更多新的資本涌入這一行業,中國光伏企業的數量截至2011年年底再次劇新,增至400到500家。
     上述漢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政策、金融等多種利好因素向光伏行業尤其是光伏龍頭企業傾斜,中國光伏產業的洗牌整合和轉型升級將加速,進而擺脫原先“粗放式”的經營模式,走高科技、大規模、全產業鏈的新型發展之路。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分析認為,這次行業整合將是光伏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較快,目前產能位居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技術上還有差距,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現象仍較嚴重。“行業景氣指數較低時,可以倒逼國內光伏生產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向高端領域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