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風電經過“大躍進”式的發展后,行業利潤大幅下滑,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湘電股份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48.3%、45.0%和43%,風電配件商泰勝風能的凈利潤則下降了61.5%,一些小型風電企業紛紛倒閉。
“警惕風電裝備業投資過熱!”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率先提出警告。
隨后,國家有關部門發文也指出,要嚴格控制風電裝備產能盲目擴張,但為時已晚,已有一大批上馬項目根本不能立即停下來。
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戰,價格戰的加劇則讓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質量,結果是在短短的一年多環保間內發生了多起脫網甚至風機倒塌事故。
反過來,風電事故頻出引起了國家對風電的監管加強,市場對風電設備需求大幅下降的同時,其產品質量標準要求卻更為嚴格了,再加之對風電設備業補貼的取消,讓風電設備業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說,風電業經過“大躍進”后,目前正處于行業的深度嚴冬。
當然,說風電“大躍進”是指其發展過快,造成只重數量不重質量,事故頻發效益不高,并不是說中國不需要風電了。相反,中國雖然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但利用率卻異常低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僅為印度的3/4,德國的1/4。無疑,大力發展風電仍是國家既定的目標和方向。
2012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根據規劃,2015年和2020年,中國風電規模容量分別為1億千瓦和1.8億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