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國內外大的經濟環境看,世界經濟很可能由發達經濟體冷、新興經濟體熱,轉為發達經濟體冷、新興經濟體也急劇降溫,如無伊朗核問題等大的攪局,國際油氣價格可能進入持續下行通道,中國經濟如處于8.5%左右的溫和增速區,我國油氣市場變革將迎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展望如下:
1.以定價機制改革化解矛盾
2011年,國家發改委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具體要求的第一條就是: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受通貨膨脹等因素制約,12月26日只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啟了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推動解決高價進口氣的價格倒掛矛盾;而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滯后,使成品油市場再次上演“柴油荒”。2012年,如果國際原油價格能進入持續下行通道或至少處于100美元/桶之下,中國經濟在經歷幾年高油價的沖擊適應期后,如能處于8.5%左右的溫和增速區,將會迅速而果斷推進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也很可能于下半年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完善推進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但仍會重在制度建設,價格水平還要逐步漸進提高。油氣定價機制的改革將為整個產業鏈的結構改革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以此化解深層次矛盾。
2.以結構改革推動市場競爭
“氣荒”、“柴油荒”原因的爭論,反映的是對產業鏈結構性改革的訴求,通過結構改革推動市場競爭性有了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對國有石油公司的壟斷指責使其社會環境嚴重惡化,推進油氣價格改革如不能同步推進整個產業鏈的結構性改革,前者也將很難推進,甚至徹底終結我國在國際油氣市場的定價話語權。2012年整個社會的力量將極大推進原油進口權向民營企業的放開,這是推動石油產業鏈結構改革的突破口。成品油市場監管將重點保證非主營渠道獲得相應的成品油資源;地煉企業將可能與國有石油公司結成更多樣化的產權聯系,但由于政府規制的扭曲夾雜其中,可能為今后的市場演變埋下禍根。由于汽、柴油標準的提高,監管的嚴格,民營企業進口原料油煉制成品油的動力將減弱。《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條例》的推出,雖對非歧視服務有了明確制度安排,但經各方妥協,使條例大大低于社會預期,對推動市場競爭性意義不大。國有石油公司更多地進入城市燃氣,會鞏固其在整個產業鏈的壟斷地位;地方政府在地區支線管網建設、運營中的作用得到強化;整個天然氣產業鏈市場主體的產權關系更趨復雜,準入新規將提上日程。
3.以追隨高標準搶占制高點
原定2011年7月1日是國Ⅲ標準柴油強制實施的最后期限,但由于價格、技術等原因,推遲了強制實施的執行時間。2012年主要城市、高速公路將繼續逐步加快實施國Ⅲ標準柴油的使用?!笆濉备鞯丨h保指標的硬化,2012年地方將加快推進國Ⅳ標準汽油的使用,由于與國Ⅲ標準汽油有價格差異的支持,推進將加快,北京等部分地區還在準備推出地方的更高標準,如京Ⅴ標準。實力強大的煉油企業,隨車用汽、柴油標準要求的提升,將加大投入,提升油品質量,且國有石油公司可能推出自己的更高標準,使油品進一步細分,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將從總體上提高我國的油品質量。
4.以區域市場展開激烈攻防
近幾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除在自己的傳統市場強化煉廠布局,鞏固市場份額,還在競爭對手的傳統市場,建設、在建、籌建千萬噸級煉廠。如2009年6月中海油投產廣東惠州煉油項目,2010年9月中石油投產廣西欽州煉油項目,這兩個項目還在謀劃二期。在建的中石油云南和籌建的廣東揭陽千萬噸煉油項目等,以廣東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開始步入煉油能力相對過剩階段,2012年該地區的成品油市場攻防戰會更激烈。西氣東輸二線干線2011年6月貫通投產,支線也在加快建設,近日公布定價方法及最高門站價格,真正的市場爭奪戰將在2012年打響。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也將呈現類似局面,三大區域天然氣市場可能同步出現天然氣相對過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