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先進的農機化技術,提高了水、種、肥、藥等要素的綜合效能,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9.7億千瓦,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54.5%。
“小雨水汪汪,種地硬邦邦,遇風就倒秧”,黑龍江省肇東市五里明村村支書徐鳳玉的順口溜道出了機械深松前村里玉米地的糟糕情形。村里原來用一家一戶的普通小四輪整地,只能耕到12厘米的土壤,如今采用200馬力以上的農機深耕整地,一舉解決了土壤硬化的問題。
主力資金流入個股(01/11)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突發暴漲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當地農技人員告訴記者,利用農機整地可以一次完成滅茬、深松、合墑、碎土等步驟,深耕達35厘米,相當于建了一個“土壤水庫”,土壤的抗旱防澇能力顯著增強,糧食畝產能增加200斤至300斤。
除了機械深松,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先進的農機技術,提高了水、種、肥、藥等要素的綜合效能,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75億元落實到戶,共補貼各類農機具約564萬臺(套),受益農戶約439萬戶。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下,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高漲,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加快提高。2011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9.7億千瓦,同比增長4.5%,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54.5%,糧食作物機械化播種得到快速發展,水稻機插秧、玉米機收水平同比分別提高約3.5個和7個百分點。
農機是農業技術、工程技術、環境技術、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重要載體,農田精耕細作需要依靠農機來實現。黑龍江農墾九三農場,先進的凱斯435型收獲機20小時作業面積達4000畝,該系列農機還配備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自動測產系統。在該農機管理中心,通過GPS全球衛星定位、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對農機進行信息化管理。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能不斷以3D形式顯示出農機的調度信息、作業范圍、作業內容等數據。
農機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有效縮短生產周期,有利于爭搶農時。當前,我國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紛紛成立,以大型農業機械為平臺,多項技術捆綁應用,增強了科技的支撐力量,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一位參加農機合作社的農戶告訴記者,以前300畝玉米地依靠人力收獲需要半個月的時間,現在用一臺200馬力的機器只要3個小時就收完了。依靠農機,春播小麥不超過5天,比傳統作業縮短10天;大豆、玉米播種不超過15天,比傳統作業縮短10天。
不久前,國務院表彰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一批種糧大戶,他們幾乎全采用機械化生產模式,獲得的獎品是大馬力拖拉機。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宗錦耀說,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加快提高,為實現糧食產量“八連增”提供了有力的物質裝備支撐。他指出,著眼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全局,最大的“短板”和“瓶頸”在科技落后,最大的潛力和希望在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