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出臺、標準持續完善、藍寶石晶體重量創新高、燈泡價格不斷下降、熒光粉價格暴漲、沿海企業掀起倒閉潮、上游芯片供求嚴重失衡、“產能過剩論”風生水起、專利戰并購潮此起彼伏……剛剛過去的2011年無疑是LED(發光二極管)產業熱鬧非凡的一年。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LED都掙足了眼球,成為業界最熱門的詞匯之一。
產業聯盟呼之欲出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LED以其出色的光效和壽命成為新一代光源的“不二之選”,近幾年大量投資蜂擁而至,涉及企業規模呈幾何級數擴大,但LED產業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
“盡管我國LED產業進步明顯,但核心技術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標準與檢測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關鍵問題依然困擾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認為。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理事長陳燕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發展LED的熱度不減。“熱”有利有弊,有這么多人關注LED照明產業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但是,LED行業的從業人員應保持頭腦冷靜,理性考慮問題,減少盲目性,增加科學性、合理性。
通過多年的發展,至“十一五”末期,我國LED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我國LED產業已進入快車道,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全球產業高附加值領域仍然被國外少數企業壟斷,國內企業核心專利擁有量太少;襯底外延芯片投資過熱導致產能過剩,藍寶石襯底生產廠家(含在建者)已達41家,投資總計447億元,產能約為3.3億片/年,遠遠大于實際需求量;LED外延芯片項目目前已有(包括在建的)85個,總投資額為1835億元,預計2012我國LED芯片的產能將達到2010年的10倍;LED封裝的毛利率也在大幅下降;LED照明應用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急需差異化競爭實力;產業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產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做大做強一直是中國LED業內人士共同的期盼。面對產業遇到的種種難題,業內人士也積極獻計獻策,產業聯盟呼之欲出。
丁文武認為,LED是高技術交叉領域,從電子信息領域延伸到照明等領域,迫切需要產業鏈協調、互動發展。在此情況下,需要從國家層面對整個行業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產業界也迫切希望成立一個全國統一的行業組織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高延敏也表示,成立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與應用聯盟,就是要建立起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聯動機制,集合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的生產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的力量,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和發展目標,有效整合并合理分配產業資源,聯合攻克制約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難題,積極引導聯盟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差異化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和產品,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光電器件分會理事長楊克武表示,要改變目前產業“無序狀態”,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正確引導,建立一個推進LED產業發展的協調機構,搭建LED企業與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平臺,整合產業和社會資源,包括推進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向產業化轉化、推動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和產品檢測平臺的建設、推進LED產品標準的制定及宣貫、組織LED相關的培訓和咨詢服務。
楊克武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LED產業會有許多未知的變數和懸念,產業聯盟的作用和影響勢必得以充分發揮。在產業聯盟的促進下,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產業發展將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轉變。
室內商業照明時代來臨
LED的應用有很多,如背光源、顯示及照明等。2011年,隨著彩電等終端市場低于預期,背光源市場持續疲軟。顯示領域在經歷了過去“跨越式”發展之后,市場日趨飽和。目前,照明市場成為LED應用領域的新寵。
“LED照明是目前最吸引眼球的領域,產業界、資本和政府都寄予了無限的期望。特殊照明領域的成功應用和重大示范工程的帶動效應,加之國家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政策導向,使得LED照明時代呼之欲出。各級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希望把LED照明打造成新興產業增長點,生怕錯過發展的良機。”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副理事長、LED顯示應用分會理事長關積珍告訴記者。
不過,LED照明涉及面非常廣,既可分為民用照明和商業照明,又可分為室內照明和室外照明。業界專家均認為,我國應該根據現有的技術條件和產業發展水平,著力優先發展局部市場,取得“星火燎原”之效。大規模民用照明是業內人士共同的心愿,盡管LED燈價格持續下跌,但目前與節能燈相比,在價格上仍然沒有競爭力,產業離大規模民用照明的目標還比較遠。因此,商業照明是目前LED照明應用的重點。
那么,對于室內和室外兩種照明應用環境,孰優孰次呢?“在LED照明應用領域,LED室外照明,如LED路燈,推廣起來難度比較大,其功率較大、室外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目前不太適合大規模推廣。室內產品功率小,環境并不像室外那么惡劣,溫度變化也不大,因此LED照明初期應用應該將重點放在室內照明上。”陳燕生表示。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3研究所教授張萬生告訴記者,2010年5月1日實施的LED路燈照明標準規定燈的平均壽命應不低于2萬小時,高效鈉燈的壽命與此不相上下,并具有更高的光效(135lm/w)、更低的色溫和價格,以及更好的互換性。另外,LED路燈最大的問題是光源模塊和電源目前還難以進行現場更換和維修。因此LED路燈尚處于發展和完善中,前途雖然美好,但現在還不能作為成熟的產品大力推廣,要形成切實可行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尚需時日。
據了解,目前LED室內照明應用的產品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是球泡型燈、反射型燈、筒燈、日光燈管型燈、平板燈等。日本市場主要以球泡型燈為主,歐美市場則以反射型燈為主。另外,LED發光時方向感很強,因此筒燈也是目前應用的焦點之一。陳燕生認為,以上這三種類型的LED燈都值得鼓勵,均適合目前國內市場和應用環境。“對于日光燈管型的LED燈,目前并不太鼓勵,其安全性還存在問題。若要應用平板燈,整個燈具都要更換,成本會比較高。不過平板燈可能是未來的應用方向之一。”陳燕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