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安全隱患在現

時間:2012-0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風電事故頻發,不能再以“成長中的煩惱”為托辭,保障風電的安全運營迫在眉睫。

  大風起兮云飛揚。但隨著大風起舞的不僅是清潔的電力輸出,還有一連串的事故和隱患。

  2011年以來,僅酒泉地區各風電場發生電力設備故障就達35次。其中,電纜頭故障造成集電路跳閘21起,保護插件故障造成設備跳閘或開關拒動5起,其他故障9起。以上故障中,引發大規模脫網的事故有4起。

  國家電監會2011年12月初發布的《風電安全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則顯示,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風電機組脫網、機組故障等事故呈上升趨勢。2011年8月,電監會組織電力企業對360個并網運行風電場、80個在建風電場安全情況進行自查,共排查隱患1700余項。

  風電事故頻發,不能再以“成長中的煩惱”為托辭,保障風電的安全運營迫在眉睫。

  原因:紛繁復雜

  2011年2月24日,甘肅橋西第一風電場出現電纜頭故障,導致16個風電場598臺風電機組脫網。此次事故被認為是近幾年中國風電“對電網影響最大的一起事故”。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電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風電場因電纜頭擊穿,造成15個風電場702臺機組脫網。同日,在河北張家口,國華佳鑫風電場也發生事故,644臺風電機組脫網。4月25日,酒泉風電基地再次發生事故,上千臺風機脫網。

  以上案例只是國家電監會通報批評的4起典型的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事故,絕非全部。《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共發生80起風電機組脫網事故,2011年1至8月脫網事故數量增至193起,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此外,在遼寧、內蒙古、甘肅等地風電場發生多起風電機組機艙著火和倒塔等事故。

  風電事故頻頻,原因紛繁復雜。《報告》點了華銳、金風、東汽、明陽等風電設備制造商的名,認為風機設備質量問題是風電事故的主因之一。此外,國家電監會還指出,風場管理、電網接入以及運行安全監管也是造成風電事故的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中國風電行業高速發展,蘿卜快了不洗泥,放大、暴露了多種質量問題。“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五年翻番,成為全球風電裝機規模第一大國。截至2011年8月底,全國并網運行的風電場486個,裝機容量3924萬千瓦。

  “根據風電發展軌跡,2011年已進入事故集中爆發期。這也反映了風電的發展速度及規模與質量效益脫節,沒有做到協調發展。”中投顧問公司高級顧問李勝茂接受《國企》記者采訪時指出,“國內一些風機廠商沒有核心技術,僅僅是買圖紙回來組裝。這樣拼裝出來的設備質量能過關嗎?一些企業風機實驗尚未完成就批量生產,葉片折斷、風機倒臺、運行不盡如人意也就不難理解。還有,由于當前已投入運營的風電機組多數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如果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電壓降低時就容易造成脫網事故。”

  根據披露的事故,在風電運營中,因風機質量問題導致的事故比例最大。但業內人士認為:“我們一定不要把風電并網難與風機脫網事故等同起來,二者沒有直接聯系。風電并網難是由于電網建設與風電場建設不配套、相對滯后所致,風電事故多出在風機質量等問題上。電網是一個大系統,穩定性容易受到接入方的影響。而風具有間歇性的特點,時小時大的風力會帶來不穩定的電流和電壓,對電網造成很大損傷,甚至大面積停電事故都有可能發生。為改變風機常態性的脫網現象,逆變器在風電場的應用就必不可少。此外,如果電網對新能源兼容性較好,一些風機即使沒有低電壓穿越,電網也能抵抗住。比如說,現在正在建設中,2020年可基本建成的智能電網自愈性就比較強。”

  此外,也有評論稱“不能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相對最為弱勢的風電整機設備商”,并追問:“為什么風電裝機規模最大、上網風電量最多的內蒙古少有或沒有大規模脫網事故,甘肅省卻頻發事故?”這也印證了風電事故原因多多的結論。

  “由于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速放緩,風電出事故的概率自然會下降。考慮時滯因素,預計2011年、2012年兩年,風電事故將繼續顯現。2013年之后,由于新一代風機的投入使用,事故將慢慢減少。”李勝茂表示,事故頻發的風電產業絕對不健康,裝機容量再大也不行。

 

  目前,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過分注重速度和規模的模式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更不利于從風能大國到風能強國的轉變,況且風電場資源又有限,于是對風電安全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為風電安全問題不解決,風電運行質量效益就無從談起,電網安全也必將受到極大影響。

  解決:系統工程

  導致安全質量問題的原因之復雜,必然呼喚整個行業的系統檢查、治理。

  值得關注的是,風電裝機的快速增加,使得風電對電網的影響從局部配電網逐漸擴大到主網,較小的故障就可能引發電網電壓較大的波動,造成大面積風電機組脫網,導致地區電網瓦解,甚至擴大為大面積停電事故。事故的廣泛性助長了目前中國風電產業“剪不斷理還亂”的尷尬,即裝機后發愁并網,并網后又遭遇“棄風”,即便是被收購的電量,也由于風機頻繁脫網而時斷時續。

  “解決風電安全問題,實現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絕對是個系統工程。”李勝茂表示。

  李勝茂認為,首先,企業要主動出擊,發揮主導作用。

  第一,要有科學規劃。風電建設速度不宜過快,電網建設也不宜太滯后,電網規劃要與風電規劃銜接,電源也要與市場統一規劃。第二,提高風機質量。風機制造商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要從源頭上解決風機質量不過關、并網能力弱、對電網適應性不強的問題。第三,風機企業做大做強。目前風機制造企業多而不強,核心技術缺失,惡性競爭導致風機價格在低位徘徊。一些中小企業的降低成本是靠降低風機質量和性能實現的,他們沒有大企業做百年老店的那種內在約束。一般風機使用壽命二三十年以上,用不了那么久,很多企業已經不存在了。“我樂于看到風電運營商逆向收購風機制造商的現象。這有利于造就一批巨無霸風電企業,打造完整的產業鏈。當然,還要注意避免缺乏競爭優勢,只能自產自用的局面出現。”

  其次,政府要加強監管,發揮保障作用。

  第一,改變心態。監管部門不能總拿培育市場的心態看待問題,一味的培育有時等于過分驕縱。風電作為新興產業,本身需要扶持,但一些問題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事故僅僅通報批評遠遠不夠,還需要嚴厲處罰,甚至市場禁入。第二,要嚴格建立風機設備市場準入制度。風機從研發到樣機到大規模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無故障達標一段時間后才能應用,否則在源頭上就會有隱患。第三,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缺乏標準,將會讓企業無所適從。因此,標準體系一要科學,二要前瞻,三要與國際接軌,最后還要盡快建立起來。改變臨時性的政策,靠標準才能讓企業在很長時間內規范自己。

  一系列動作顯示,“整風”正在加緊進行。為提高風電場安全管理水平,電監會組織制定了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等技術規范,完善低電壓穿越能力、無功補償裝置、升壓變設計等設備技術性能改造規范,督促風電企業和風機制造企業加快改造。《報告》還透露,為促進風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電監會將進一步加強風電并網運行安全監管,完善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建立長效機制。

  最近,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加強風電場安全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稱373號文件),今后還會陸續出臺其他的相關政策,對風電設備市場準入、風電場建設、運行和安全管理以及電網調度運行提出一系列的要求。目的是在風電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政策手段引導風電產業進一步“規范化”發展,從而提升風電行業在全球的整體競爭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