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2 安防行業熱點趨勢

時間:2012-0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民用市場近年發展勢頭來看,2012年這一市場依舊被行業看好,其市場地位也將進一步上升。

  政策指引下產業將“棄虛務實”

  自2009年起,神州大地遍刮“物聯網風”。從通訊到家電,從安防至物流,似乎每個行業都開始“鍍物聯網金”。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物聯網產業日益成熟,規模和涉及領域愈加廣泛。雖然依然存在著種種制約其發展的因子,如標準的缺失、商業模式尚未成熟等,但可以肯定,在2012年,物聯網的發展必將“棄虛務實”。

  在2011年的市場走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物聯網產業的日漸成熟,并聽到不少來自市場對其創新性及創造力的贊譽之聲。寧波凱福萊特種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福萊)董事長謝建浩在第二屆無錫物聯網大會上發言稱:從市場傳遞的信息可以看到,物聯網產業正走向成熟。2010年,我們只關心兩點,一是它是什么,二是它的價格貴不貴。而今年以來,物聯網已經開始改變各個行業,企業現在關心的是,物聯網是否能為這個行業創造出更多更先進的技術以及功能。作為物聯網產業應用領域的企業代表,凱福萊相信在2012年及更遠的未來里,物聯網產業將會更加成熟,在市場上將會刮起更強烈的“物聯網風”。

  在行業發展蓬勃的時候,質疑的聲音也在不斷地冒出。有聲音稱,產業標準缺失,政策指導力度不強,導致物聯網過于虛幻。針對以上“問責”,行業正在努力改進。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有不少巨頭企業在著力發展物聯網技術的同時,推進聯盟與標準的制定,為行業整體成熟度加強做貢獻,如海爾便在物聯網的重要應用領域——智能家居推動標準的制訂,預計將于2012年出臺。

  更振奮人心的是,2011年末,由工信部主導的《物聯網產業“十二五”規劃》正式發布。這份《規劃》出臺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目前物聯網發展滯緩的狀況,為物聯網產業高速發展提供政策指導和支持。

  不少專家認為,來自各行各業的巨頭企業紛紛加大物聯網產業的投資與研發力度。可以預知,在2012年里,物聯網產業必將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12月21日,參與《規劃》編制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秘書長張暉在深圳物聯網協會舉辦的年會上發表了關于物聯網產業發展方向的演講。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介紹,從2009年提出物聯網的概念后,來自各行各業的許多企業紛紛提出了相關的項目向其靠攏。但實際上,對于許多企業來說,物聯網還是有些“飄”,很難把握該產業的特點及市場規律等。

  “通俗點說,針對物聯網技術和市場,企業還不好‘落地’。但是我們很欣喜地看到,這個規劃應該能切實地為企業提供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十二五”規劃是對產業進行整體、大方向掌控,相對來說,企業不好應用和落實。但是,結合規劃,目前已經完成了不少相關、實在的行動計劃,如樹立骨干企業、確定重點示范工程等。而且陸續還將有很多相關的物聯網專項出臺,其中許多都與企業密切相關,企業都可以關注。”據此,張暉認為,雖然目前國內物聯網產業有些“飄渺”,但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眾人期盼的產業體系和框架將會自上而下搭建完成,企業的實際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大。從整體來看,相關企業對該產業的信心始終不曾減退,“2012年,物聯網產業將會揮別‘虛幻’,走向‘實際’。”

  在深圳物聯網年會上,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物聯網產業將會一步一步邁向成熟,“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將會加快其成熟的腳步。

  熱點2:標準潮

  行業提出標準訴求2012年“標準潮”將更洶涌

  俗話說,國有國法,行有行規。沒有標準,市場將會陷入混亂。在經歷長期的市場混亂后,2011年,安防行業迎來“標準”小高潮。

  5月1日,由中星微電子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建立的《安全防范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標準》(簡稱SVAC)正式發布。并在中星微電子等標準建立方的強勢推動下,SVAC標準得到了極高的普及率和認知度,記者與許多監控廠家溝通時均聽到對其全面及權威的贊許聲。

  同時,歸口于住建部,由視得安羅格朗主導的《家用及建筑物用電子系統(HBES)通用技術要求》(簡稱HBES)也于5月1日正式發布。記者與多位業內人士溝通獲悉,該標準依照歐洲同類標準,在某些方面具有權威性。除此之外,包括停車場領域也出臺了相應的標準。更令行業欣喜的是,在安防行業內,制定標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與渴望參與的“正事”。甚至在深圳,就有不少行業知名企業聯合成立安防標準聯盟,為更多的行業標準出臺提供了規范和保障。

  這一切說明,行業進步的大前提下,市場規范需求已逐漸旺盛。相應標準的樹立迫在眉睫。深圳某知名監控廠家負責人與記者談及標準建立與行業發展的關聯時提出觀點,他認為全面而又深刻的行業標準是行業穩步發展的必要條件。“十年前,我們生產出來的攝像機隨便賣,因為市場不成熟,買的人即不知道如何判斷質量又無其他訴求,只求產品能安裝到位,所以不少不求研發和質量的企業也有市場。但現在小企業生存下去越來越難了,因為銷售產品時,首先采購方會對產品進行篩選;其次,工程驗收時要檢查產品功能及質量;最后使用方對產品的應用狀況會提出要求。所以,以前能將產品安裝好,就是標準;后來產品能使用,就是標準;到現在,產品必須符合項目中各種繁瑣的技術要求,才是標準。”

  現在,行業已經離不開標準。從市場的方向來看,有各市場領域針對安防產品進入制定標準;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也有行業主管部門及龍頭企業主導制定符合市場發展的技術性標準。

  12月20日至21日,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00)五屆三次&四次會議在北京中苑賓館舉行。會議審議了38項2012年安防標準提案以及多項議題,與會專家、委員并就國內標準制定存在各種問題展開了廣泛討論。針對今年涌現的“標準潮”,有業內人士直言,2012年,這股潮流將會更加洶涌。“首先是物聯網技術在安防行業越來越深入,兼容及通訊要求必將更加規范和開放,那么相應的規范必將適時而出,如智能家居等。其次,安防行業越來越透明化,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日益增多,市場也呈開放勢態,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沒有相關部門主導制定相應標準,行業發展必將失序。”

 

  熱點3:高清應用

  “火”后見真金“高清”步入“應用期”

  前兩年,以波粒科技為首的監控廠商在行業里刮起了“高清旋風”,從此高清這一概念深入人心。近年來,在整個安防行業,有關高清的概念和詞匯,一直處于炙熱狀態。

  高清監控,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安防產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事實上,隨著近年來監控技術的突飛猛進,針對高清,技術已不再是難題。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研發實力十分突出的監控前端、傳輸、存儲廠商,相對來說,稍顯棘手的是專業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較少。今年,監控行業流行推廣整體解決方案,其中核心便是推廣各應用領域的高清解決方案,如智能交通或平安城市。龍頭級企業如海康威視、大華紛紛拓展產品線,加大解決方案方面的研發與投入;一線監控廠商也幾乎都在高清解決方案方面大做文章,力求在高清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高清橫空出世之初,價格比較高昂,生產成本也很高,一個鏡頭往往是普通攝像機的5至10倍。同時,各廠家生產的單一性高清產品,由于相互間不兼容,往往不能解決用戶的系統化需要,在市場條件尚未成熟的前提下,高清實際應用確實存在“先天不足”。

  但在市場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的前提下,高清的監控優勢促使其市場應用案例不斷出現。記者了解到,高清監控早已率先在一些特殊行業得到應用。

  盡管有關高清的宣傳和推廣十分火熱,但事實上僅有少數高端領域開始局部性的應用高清監控,絕大部分市場尚未普及高清。如果說高清監控此前尚未大面積普及只停留在市場前景向好層面的話,那么在今年,不少高清生產企業開始有了一定的市場回報,這意味著高清應用市場的真正開啟。

  可以預計,在2012年,高清將會有更大面積的普及,高清應用市場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業內高清生產企業負責人認為,明年全國范圍內的高清應用量,至少會在今年的基礎上提高30%-40%。有業內人士甚至預期,明年將是高清步入應用期的標志性一年。首先,在政策的主導下,許多市場領域將會逐漸全面覆蓋高清,如校園監控,國家已有明文規定須在各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應用高清監控,確保校園安全,還有日益火熱的各地平安城市建設也開始形成對高清的需求。同時,隨著安防需求的日益普及和升級,更高端的技防措施也成為民用市場的需求,因此不難預計,民用監控領域也將會有相當大的高清需求出現。

  熱點4:集成化

  單一產品向行業集成化方向發展

  在剛結束的深圳安博會上,宣傳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數量龐大,如:海康威視的智慧型平安城市解決方案,Sony混合型高清解決方案,天地偉業的數字化審訊系統等。業內人士深刻地意識到,設備商向系統解決方案廠商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在監控市場的產品線逐漸豐富,并且同質化競爭嚴重的情況下,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解決方案,成為各廠商思考的重點。從僅僅追求單一的安防產品銷售到如今廣泛重視集成化綜合解決方案,這一發展源于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產品細分的必然結果。

  目前,在許多實際應用中,包括視頻監控在內的安防應用已經不再是彼此孤立、各不相干的單個系統,而是彼此之間聯系緊密、大量數據互連互通的融合型應用。在這一形勢的推動下,安防廠商如何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產品架構,針對用戶的需求,開發出更具價值的系統解決方案,是安防廠商面臨的重要課題。

  但是,行業化解決系統的開發、完善、市場拓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驗來積累。而且對于選擇走行業化路線的安防企業來說,人員和資金的投入必須得到充分的保障,對企業的實力要求較高。“目前來看,真正能夠提供完善解決方案的企業并不多,許多企業所謂的解決方案很多都是局部的,是一個部分的解決方案。”杭州中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皓表示。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解決方案市場還未得到充分的開展和釋放,相信2012年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海康威視廣宣部經理劉寶林也表示,盡管海康威視從最早做單一的產品到目前明確地定位為綜合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但是我們目前的重心還是放在產品上,主要的業務領域還是提供豐富的前端硬件產品。未來我們會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經驗的不斷積累來提供更加豐富完善的解決方案。”

 

  熱點5:“外勢力”入侵

  他領域巨頭強勢介入安防

  非傳統安防技術和企業開始慢慢融入安防行業是近年行業內開始呈現的又一特色。首先是不少液晶電視生產企業邁入安防行業,接著IT企業也顯現出大舉進軍安防市場之勢,近期從廣播電視行業引入的SDI技術也在與安防產業融合后釋放出其強大的市場能量。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發現安防巨大商機的同時,開始尋求邁進的切入點。

  廣播級標準SDI是一個純數字的高清技術,通過同軸線或光纖進行傳輸,擁有四大優勢:無延時、全高清、高銳度、數據無損耗,這正是安防領域所需要的,能完美解決目前數字高清數據損耗、圖像延時等缺陷。由于SDI技術剛剛進入安防領域,還有很多技術需要改進,以更適應安防業的應用。無延時、全高清、高銳度、數據無損耗的高清應用已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廣播級技術與安防的融合,未來將引領中國安防行業的高清化向一個更高的層次發展。

  早在2005年,神州數碼就率先進入安防市場,隨后IBM、三星、思科、清華同方等企業也陸續跟進,特別是近期國內IT巨頭華為的高調加入更是影響廣泛。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安防早已不是僅僅提供門禁、報警、對講等產品的行業,傳統的安防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先進的芯片技術、視頻壓縮算法等技術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安防技術領域,推動安防行業向網絡化、生物智能等方向發展。

  “進入信息時代后,網絡與安防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數字化、網絡化成為安防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特別是視頻監控領域,后期服務、軟件、內容管理、存儲和服務器等方面對集成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傳統的安防集成商受到網絡技術的限制,很難在網絡監控領域獲得較大的發展。網絡安防工程的安裝、維護領域出現空白,為IT企業進入安防市場埋下了伏筆。”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一位工程師如是告訴記者。

  憑借信息技術上的優勢和良好的服務經驗,IT企業在安防行業“左右逢源”,從傳統的安防市場中搶占了不少的市場份額,改變了安防市場的格局。業內專家認為,在安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之時,來自IT企業與傳統安防企業的競爭才剛剛拉開帷幕。可以說,不斷增長的安防市場規模是吸引著非安防相關企業走進安防市場的關鍵,這一趨勢也會隨著市場的不斷增長愈演愈烈。

  熱點6:民用化

  安防民用市場進一步成熟

  民用安防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取得了長足發展,引起整個行業高度關注。展望2012年,業內受訪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民用安防市場份額將持續穩步上升。

  據了解,目前,涉足民用安防市場的產品包括防盜報警、智能門禁、視頻監控、智能家居等。主要應用領域有小區安防、家庭網絡視頻監控、小型連鎖店(超市、服裝店、蛋糕店、眼鏡店、婚紗店、住宿餐飲等)聯網監控、中小商鋪(批發、零售、便利店等)聯網監控、娛樂場所(網吧、KTV等)聯網監控等。

  業內人士預測,到“十二五”末期,民用安防市場或將達到500億元規模。近年安防產品民用市場的應用規模逐年增大,從某種程度印證了這一結論。以往二三線企業主導的民用安防市場也被一線企業劃為未來市場的藍海。

  蘇州科達副總經理聶際敏在第十三屆安博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用市場才是一個真正的、巨大的市場。據聶際敏介紹,科達已看到了民用市場的潛力,或許在2012年的安防展上會展出針對民用市場設計的解決方案。

  明年,在民用領域,在技術方面有突破的將以防盜報警和樓宇對講等領域為主。小門瞳華北區銷售主管黃太康介紹,防盜報警未來發展方向應當是產品功能、作用更強大,而使用成本更低,操作更簡單、方便。防盜報警產品不只是單一的報警,而應當向安全防范、安心看護、智能家居等方面相互融合。

  從民用市場近年發展勢頭來看,2012年這一市場依舊被行業看好,其市場地位也將進一步上升。主導這一市場的仍以二三線企業為主,一線企業將陸續開始向該領域滲透,但其產品高價讓人“望而卻步”,故而所占比重不會有較大的增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