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石化宣布,與浙江能源集團共同斥資1228億元,興建年輸氣量達300億立方米、從新疆到浙江的長輸天然氣管道(簡稱疆氣東送);同時,中石化還將與浙江地方政府,在溫州興建年接收能力達3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投資達88.3億元。
長三角是國內天然氣消費最旺盛的市場,2011年僅浙江消費量就超過42億立方米。由于上游資源匱乏,過去中石化只能依賴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的川氣東輸工程“擠”點市場,更多的市場份額被中石油和中海油瓜分。
隨著疆氣東送啟動,中石化有了一把新的利劍,“憑借它,我們不但可以更多分享長三角天然氣市場,而且還可以借此與長三角各級政府展開更大范圍內的合作”,有中石化浙江人士稱。
他指出,爭奪長三角,絕不僅僅是為天然氣市場份額,還有包括成品油、化工品等諸多關系中石化成敗的大市場,“鞏固集團在這里的地位,必須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天然氣將是最好的鑰匙”。
疆氣東送
與中石油旗下西氣東輸不同,此次中石化向華東輸送的是煤制天然氣,其中100億立方米是被指定輸往浙江這是浙江省能源集團早已籌劃在新疆準東地區投資建設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產品,中石化賺取的只是管輸費。
“其他資源也多數是新疆當地煤制氣項目的產品,我們主要是修建管道,負責將這些資源輸往沿線地區。”上述中石化人士稱。
然而對于中石化來說,疆氣東送卻是意義重大浙江是中石化的傳統領地,不論是在成品油終端銷售還是在化工品分銷上,中石化都擁有壟斷的地位。
26日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即表示,“十一五”中石化在浙江投資345億元,銷售7794億元,利潤達到266億元;“十二五”它還將投資800億元,重點擴建鎮海煉化項目,形成15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
“這些產能的建設都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更好地調動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我們在鎮海煉化項目中,將15%的股權讓渡給了浙江省、寧波市及當地區政府,那可是百億元的利益。”上述中石化人士稱。
而天然氣是更好地聯結地方諸侯的鑰匙在節能減排和油氣價格比的推動下,現在各地方政府都紛紛向“三桶油”提出供氣的要求,為此這些地方政府甚至愿意向后者提供更大幅度的政策支持,包括土地、稅收等多個層面。
此前,中石油通過西氣東輸已經將勢力滲入浙江,并在加油站網絡建設等方面給中石化巨大的壓力;而中海油也通過海氣上岸和寧波LNG項目,加強了它們與浙江地方政府的聯系。
“有了疆氣東送,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加強與浙江省政府聯絡的籌碼,從而更好保衛我們的市場地位。”上述中石化人士稱。
三巨頭爭奪華東
據息旺能源等機構提供的數據,長三角地區的江浙滬三省是我國天然氣消費最旺盛的地區,2010年西氣東輸僅向上海就輸送了45億立方米天然氣,而2011年浙江天然氣消費量也達到了42億立方米以上。
“這是在資源緊張情況下消費的如果有充足的資源,這些省份的天然氣消費量甚至可能翻番”,有當地燃氣供應商說。
為此,自2003年起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即紛紛在這里跑馬圈地。
2003年,中石油興建了長達數千公里的西氣東輸工程,每年向長三角輸送超過百億立方米天然氣,超過了西氣東輸總輸氣量的半數以上;除此之外,今年它還在江蘇如東建成了年接收能力達到200萬噸的LNG接收站。
而自2006年起,中海油就分別在上海和寧波興建了總接收能力達到600萬噸的LNG接收站,并參股由浙江能源集團把控的浙江天然氣管網建設,從而在浙江天然氣銷售終端上擁有了話語權。
“整個長三角都是中石化的傳統領地,在這些地區中石化擁有大量的產業和利益,也是中石油和中海油急于擠入的市場之一”,有國內石化業界專家稱。
據他介紹,過去中石油只能通過海運將北方石化企業的產品長途跋涉送到長三角,這樣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很難把握住市場消費的熱點,因此中石油和中海油一直期望能在長三角建立自己的煉油石化產能,而這正是中石化所積極防范的。
現在中石化有了疆氣東送,無疑加大了它對浙江地方政府的影響力,這注定會影響當地石油石化市場的格局,中石油和中海油將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去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