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照明董事長馮俊曾將LED產業發展概括為五個階段:喧囂階段,浮躁階段,迷失階段,然后走向危機并存階段,到最后才會形成健康與繁榮的階段。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大家普遍感覺,LED產業正在由迷失階段走向危機并存的階段。
“現在是投入LED的最佳時期,也是抓住市場機遇的好時期”,貴陽市節能環保產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LED產業經過幾年的摸索,已經有了一定基礎。雖然目前整個LED產業不景氣,但是大家在放緩生產和應對危機時,反而可以促使企業汲取經驗和教訓,加速發展。
目前LED產業危機與機遇并存,“拐點何時來臨”成為時下行業關注的熱點。在這一輪洗牌中,有的企業走向倒閉,有些企業利潤微薄、度日如年,然而也有些企業苦煉內功、布局謀劃、尋求新的突破。
“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形成特色才能度過這一個寒冬”,一位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危機并存階段的生存法則。
市場何時回溫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LED照明企業的營收主要來自兩個市場,一是政府及商業工程,二是國外市場。由于受到接連不斷的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今年下半年,部分國內LED照明出口企業的訂單額普遍下滑20-30%。
對于市場何時回溫,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得到了近乎一致的看法。
陽光照明總經理官勇對高工LED記者表示,LED照明的拐點要取決于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但是隨著政府對LED照明的推動,明年下半年,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個新拐點,LED照明的終端效應將會得到體現。
而深圳市晶藍德燈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世全從LED產業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也得出了一個相同觀點:市場拐點將在明年下半年出現。考慮到今年下半年LED照明增長緩慢,全年LED芯片價格將下跌五成左右,部分原計劃擴大生產的LED芯片企業已經開始放緩投產。“生產能力降低,市場需求卻在上升,明年下半年,市場將有望出現供應緊縮的局面。”
“市場調整有一個消化周期,技術也需要有一個穩定周期”,深圳市銳拓燈飾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劍波從技術方面分析,LED嚴冬需有一年的時間。他表示,目前大量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導致整個市場很混亂。在這一輪洗牌中,會淘汰很多小企業,這對大企業而言,也是一個良機。
而對于市場普遍預計2012年底將出現拐點之說,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謹則持相對謹慎的觀點,她表示,由于目前市場還不規范,標準還沒形成,技術也不穩定,因此市場還需要2-3年的調整期,預計2014年將出現新的拐點。
整合資源“渡難關”
在市場混亂的情形下,整合資源不失為應對危機的一劑良藥。
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發展促進會會長陳靖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國外LED照明企業也受到了較大影響,這無疑給中國LED照明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新形勢下,國內企業如果能夠結合自身優勢整合資源,抱團發展,才能熬過新的拐點。”
深圳市銳拓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耀忠也有著同樣的觀點。他表示:“未來LED產業發展一定是走資源整合道路。只有整合產業資源才能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不僅僅是國內一些大企業強強聯手,臺企和外企也在內地掀起一股并購和合資潮流,意圖實現資源的橫向和縱向整合。但同時這也加劇了國內市場的風險,以市場換技術的結合并未讓內地企業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而外企卻因此提高了對國內市場的滲透率。
另外,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將資源整合錯誤理解為僅僅是擴大生產規模,布局產業鏈。這無疑也是行業發展的一大危險信號。
以LED路燈企業為例,去年開始不少國內LED路燈企業轉戰室內照明,以尋求市場的另一個突破。南科集團董事長吳緯國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憂慮,繼十城萬盞之后,LED路燈技術雖然得到了較大提升,但是這一市場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室內照明的渠道營銷方式與路燈不同,企業對戶外照明投入了大量精力后,再轉作室內照明無疑是舍本逐末。而且,目前LED室內照明競爭非常激烈,盡管市場需求還未真正釋放,但價格戰卻已經提前打響。”
在沒有人才和技術的情況下,盲目擴大規模,進行資源整合,無異于給企業未來的發展埋下“禍根”。資源整合并不等于什么都可以做,也不等于就有規模優勢,資源整合應該建立在術業有專攻的基礎上。盲目整合資源最終將因沒有特色和缺乏核心技術而草草收場。
官勇坦言,現階段LED企業最怕的就是什么都想做,大面積撒網。他表示:“如果企業要迎接新拐點,最重要的就是做專,以點帶面。”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結合現有的渠道和團隊優勢做專,做出特色,才能抓住機遇,不會被市場所淘汰。
上市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據記者了解,不少LED企業正在排隊等待上市,以儲備足夠的資金“過冬”。石耀忠對記者坦言,上市不是一了百了,關鍵還是要看企業是否有核心競爭力,上市之后能否保持穩定的利潤增長率。
據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僅2011年上半年,國內就有近四成的公司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資金像魔術師手中的紙牌,來了又去,最后不知落入哪個口袋。一位上市公司總裁對記者感慨:“上市真的不是‘救命稻草’。”
根據最新的LED上市公司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LED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平均增幅從上半年的27%降至20%;凈利潤增幅從上半年的40%降至23%。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雖然業績看起來并不差,但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補貼。
目前國內LED照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幾乎沒有任何特色,也沒有創新。為此,有專家呼吁,企業不要急于上市,關鍵是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一條清晰的產品路線和技術路線。
而上市對一家企業來說,首先,上市需要門檻,為準備上市花費的成本對企業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其次,上市需要信息透明,很多商業機密和專利技術可能面臨泄密。此外,上市需要放開控股,企業可能會易主和惡意控股。最后,上市需要業績,一旦表現不佳,企業信譽和品牌美譽度會遭受打擊。上市需要太多條件,太多要求,不可否認,它會帶來資本、管理方式和知名度的延伸效應,但并不能因此就將它視為企業做大的唯一途徑。
另外一方面,由于LED行業給外界的整體感覺是質量不好,市場混亂。目前LED上市企業的股票也并不被二級市場投資者看好。一位證券業內人士向高工LED記者表示,現在已經不是LED企業上市的最佳時機。而隨著證監會發審委以及金融證券機構對LED照明行業了解的逐步深入,企業上市門檻正在提高,困難也在加大。如果企業一味以上市為目的,而去擴充產能,拉長產品線,以達到提高企業營收的效果,這無疑會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對于當下LED照明企業“擠上市獨木橋”的非理性,更多業內人士坦言渠道布局才是當務之急。
下半年以來,隨著流明與光效的提高,LED照明光源價格也隨之下降。據高工LED產業研究院(GLII)數據統計,從2000-2010年的10年間,LED流明成本保持平均每年28%的速度下降,預計未來2-3年仍將保持25%的成本下降速度。
價格的下降必然加速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如果企業寄望未來利潤以及經營上的滿意回報,競爭焦點將集中在同質化的產品里面找出一些區隔,做出一些有特色的產品,不管是品牌的經營還是渠道的經營,能有一些創新的點。與已經擁有強大流通渠道的家電和傳統照明企業相比,LED企業決勝未來照明市場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渠道。
劉世全曾對者表示,如果企業有錢,在市場拐點來臨之前,可以規劃2億元資金在全國廣泛布局,建立渠道,然后選擇幾家高品質的核心產品形成長久的戰略合作關系,再選擇二十到三十家中端品質的照明產品作為可選擇產品。
在他看來,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企業,一是生產型企業,一是渠道型企業,一是具有足夠資金規模建設渠道的生產型企業。
而未來,具有核心產品和技術,強大渠道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上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