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公布了按功率大小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并決定自明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到2016年禁止銷售和進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據悉,中國是白熾燈的生產和消費大國,2010年白熾燈產量和國內銷量分別為38.5億只和10.7億只。成都天星照明電器有限公司是西部地區最大的白熾燈生產廠,在路線圖公布之前就已謀劃轉型。據周后謹介紹,企業轉型的時候,他沒有大舉進軍LED照明行業,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技術和市場已經相對成熟的熒光燈上。
“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并沒有禁止白熾燈出口,白熾燈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市場。目前,我們加大了白熾燈出口的比重,出口份額已經由去年的10%提升到今年的30%。”周后謹表示。
行業亂象叢生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規模LED企業約4000家,但是僅今年上半年,已有100多家中游封裝企業和300多家下游應用企業倒閉。
周后謹說,“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不管懂不懂,都涌了進來?!痹谒磥?,目前的LED照明的銷售領域還比較專業,如政府采購、酒店、寫字樓等,“飛入尋常百姓家”時,才是“大蛋糕”。
此次高交會上發現,包括富士康、大族激光等大型企業均有LED燈具的展示區域。與近期中山和深圳幾家LED企業被爆陷入困境并倒閉顯現行業遇冷不同的是,多家企業的LED燈具銷售狀況良好。
深圳市聚作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作)區域經理武海東表示,目前公司的銷量良好。據了解,聚作的主要業務正是提供高端LED新光源,出口比例達80%。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接受采訪時強調,當前處于技術引導下的產業升級過程,結構調整是必然的,這既是競爭激烈的時刻,也是脫穎而出的絕佳時機。
標準亟需出臺
“沒有標準導致市場上的LED企業真偽難辨、優劣難辨。”周后謹表示,同樣瓦數的LED照明燈,有的賣十多元一只,有的則賣100多元。盡管LED在中國已有20年的發展歷史,但截至目前仍缺少被業界認可的國家標準。
據了解,LED上游芯片生產主要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技術國產化進程較慢,影響了產業的發展。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詹慶旋認為,目前國內許多城市的景觀照明已經“過多、過亮、過亂”,違背了LED照明低碳節能的本意。
多位專家建議,加強國家對地方LED產業規劃整體的引導,盡快出臺可執行的國家行業標準,特別是示范工程中相關產品的行業標準。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陳燕生表示,從整個照明燈具行業看,未來5年年增幅將超過10%。根據行業“十二五”規劃,2015年照明燈具行業的銷售額為4600億元,其中出口額為250億美元。LED未來所占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