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發改委上周推出穩定電煤市場的三項措施以來,煤價持續下降預期不斷增強,而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此前就已出現下跌,至今已連跌3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多數煤炭消費企業采取推遲購買的策略,目前主要港口庫存已逼近1000萬噸關口,交易價格面臨繼續下降的壓力。
從煤炭產地情況來看,11月下旬以來,山西北部動力煤主產區坑口價每噸普遍下降10~15元。高華證券在近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發改委的限價政策符合預期,預計煤價將進一步下調。
而從港口方面來看,數據顯示環渤海地區港口平倉的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840元/噸,相比上周下跌3元/噸。據了解,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一個月下跌,月跌幅為13元/噸。
盡管環渤海地區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已從今年10月份高點的853元/噸左右降至本期的840元/噸,但仍比國家最高銷售限價水平高出40元/噸,對此,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限價政策提高了消費企業對煤炭價格下降的預期,從而增強其減少煤炭采購以及消化煤炭庫存的信心,進一步降低了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活躍程度。
統計數據顯示,由于消費企業采購積極性不強,環渤海地區港口庫存已經逼近1000萬噸關口,交易價格仍面臨繼續下降的壓力。截至11月30日,秦皇島港、曹妃甸港以及國投京唐港區煤炭庫存分別為756萬噸、252萬噸和131萬噸,與10月末相比,分別增加215萬噸、58萬噸和41萬噸。從環渤海地區的具體情況來看,發運量明顯不及調入量,環渤海主要發運港煤炭庫存整體回升。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由于目前煤價與今后800元/噸的限價差別仍較大,消費企業會選擇推遲購買以降低成本。”分析人士認為,除企業采購積極性不高之外,天氣情況也是造成港口庫存持續增加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