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物聯網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各地方政府早已開始爭搶“蛋糕”。近期據了解,成都市簽下了20個物聯網產業項目,總投資71億元。按照成都市的測算,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最初總產值預計達59億元,年稅收約4.5億元,投資強度超過600萬元/畝,稅收超過40萬元/畝。據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物聯網十二五規劃將在年底前公布。
事實上,早在去年成都就開始介入物聯網領域。當時成都雙流引入了7個物聯網項目,共達116.3億元投資。其中將近一半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據空調制冷大市場調查了解,就在今年上半年,成都雙流還新簽約7個項目,協議投資11.68億元。成都的遠景目標是形成物聯網感知產業集群和物聯網服務產業集群,進而在2015年達到物聯網產業規模500億元,物聯網企業達到200家。
不僅是成都,從2010年以來,長三角、環渤海以及珠三角等地,以及西部的重慶市都在紛紛爭奪物聯網項目。對于各地方的熱情,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在初冬也感受到熱度。來成都之前,他還馬不停蹄的到深圳參與物聯網產業的討論。
據相關行業人士分析,全國28個省市區都將物聯網作為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紛紛出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規劃。關鍵要尊重行業發展規律,結合各自優勢,避免重復建設等問題。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物聯網屬于大產業,各地都有機會爭取發展先機。對于成都而言,由于在電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產品生產以及嵌入式軟件、中間件軟件、集成電路設計等方面有良好基礎,所以重點將以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兩端為核心,即感知技術,包括核心芯片、標識與定位跟蹤、傳感器、傳感網絡,以及物聯網服務業態,包括云計算服務、應用及運營服務、融合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