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低碳環保的需要,一些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逐步減少或放棄了以煤炭作為供暖燃料,而采用更清潔的天然氣作為供暖熱源。甚至其它一些本來以煤炭為能源的工業類別,比如陶瓷、化肥等行業也紛紛改用天然氣作為燃料。這些現象除了環保因素外,還源于目前國內嚴重扭曲的能源價格。據空調制冷大市場調查了解,本來國內儲量豐富的低品位能源――煤炭,由于市場價格放開以及運輸成本的大幅上漲,其使用成本已經高于國內稀缺、價格管制的高品位清潔能源――天然氣。這種人為造成的價格扭曲所形成的價格洼地,使得國內天然氣的應用得到了超常規甚至是不合理的發展。
當前,國產天然氣產能早已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每年的增量市場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氣源,而進口氣的采購價格甚至高于國內的零售價。因此可以預見,要么未來天然氣的供應面臨嚴重危機,要么價格與國際接軌,上漲空間巨大。
當前國際社會對低碳環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政府也在國際上作出莊嚴承諾,未來五至十年碳排放大幅下降,而各種形式的燃燒就是最大的碳排放源。天然氣雖然清潔,但并不低碳。只有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才是真正的清潔、低碳能源。國家相繼推出的家電下鄉、對采用清潔能源采暖進行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提高全社會的電氣化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達到低碳減排的效果。同時,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引導,會同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采暖行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到了發展電采暖,新疆更是以更大的力度主推電采暖。所以說,大面積推廣電采暖的政策條件也在逐步具備。
近十年來,電力建設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每年都有巨大的發電能力入網,核能、風力、太陽能、水利、潮汐等多種形式的清潔能源發電目前正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發展,而這些發電形式的成本隨著總量的增長未來只能是逐步下降趨勢,因此,電價的上漲空間已高度鎖定。再加上國內目前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使得大量高能耗工業的產能被壓縮,結余了大量用電負荷,也需要其它的用電形式進行補償和調節。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能源稀缺的南方地區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形式是電力。因此,在傳統的半采暖區和非采暖區大面積采用電采暖的能源基礎條件已經逐步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