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界所熟知的江西賽維,業界很難關注到江西對生物能源的領跑優勢。而正因為陌生,這不該被遺忘的能源角色是否應成為經濟發展的另一引擎?
縱觀全球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兇猛,先后遭遇歐債、美企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的打擊,使得近九成產品銷往海外的中國光伏企業處境更加艱難。光伏多晶硅、風電設備等產業正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讓人感到新能源產業競爭的白熱化。
然而,在新能源產業的“高燒”中,城市生物再生資源系統尚未引起足夠關注,生物能源生產企業處境尷尬,對于能源緊缺的中國而言,生物能源究竟能扮演怎樣的角色?
提起新能源,幾乎所有人都會把目光鎖定于光伏和風電兩大產業。得益于“太陽能屋頂計劃”和“金太陽工程”的先后出臺,我國光伏產業一路高歌猛進,僅光伏電池的產量就達250萬千瓦,居世界首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產能已超過22萬噸/年,而2012年的世界預計需求不到10萬噸。這些熱得發燙的數字,拼出了一幅令人激蕩的畫面,同時也為“產能過剩”埋下了種子……
在尋找新能源突破口時,生物資源與能源領域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生物能源廣泛存在于人、植物、動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機廢水中。由于世界上生物數量巨大,其所蘊含的能量亦相當驚人。
一方面,和太陽能、風能一樣,生物資源是可再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開發生物再生能源,將為緩解我國能源緊張起到顯著作用,并與其他新能源產業形成良好的互補格局;另一方面,生物能源的使用過程,不但不會破壞生態環境,還能有效改善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
專家指出,在城市之中,也蘊藏著大量的可以轉化為生物能源和資源的廢棄物。餐廚廢棄油脂經過脫水除雜后,純度很高,是生物柴油的最佳原料。
與傳統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可削減90%的一氧化碳、80%的總懸浮顆粒物、78%二氧化碳排放,同時無硫化物排放。10萬噸生物柴油可節煤128600噸、節電10.46億度,替代石油9萬噸,能源化效率非常驚人。對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而言,這樣的轉化規模是龐大的。
遺憾的是,有統計數字表明,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城市有機廢棄物數量激增,處理率卻連年“走下坡路”。
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生物柴油的年產量為300萬噸,到2011年三季度,這一數字下滑至30萬噸。這其中,技術不成熟、利益驅動的影響和人們受到傳統觀念限制,感到廢物再生轉化難以啟齒等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
面對生物能源困境,政府必須敢于自己舉起手術刀,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才不會走入“死胡同”。
與光伏、風電產業相同,生物能源尚未達到市場規模化擴容階段。在政策驅動方面,也落在其他新能源產業之后,擴張之路并不平坦。然而,相對于熱捧的風電、太陽能等行業一哄而上而形成的激烈競爭態勢,生物再生資源轉化項目猶如一片藍海。
在新能源技術提升方面,同樣需要全國“一盤棋”的考量。國家應強化新能源基礎理論研發,加大對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科研經費的投入,建立“國家級”的戰略技術儲備庫,逐步降低對國外新能源技術的依賴程度。當然,這條道路是否能夠越走越寬,還要看人們生態理念的提升和對于廢棄物再生的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