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煤炭業淘汰落后產能 采煤機械化步入新階段

時間:2011-11-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安監總局、煤監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安監總局、煤監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1〕2091號)。“十二五”期間,全國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9718萬噸,2917處小煤礦退出市場,其中,內蒙古、山西、北京、江蘇等省(市、區)小煤礦已全部退出,“十二五”期間不再下達計劃。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全國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共關閉小煤礦9574處,淘汰落后產能5.3億噸,但目前全國仍有近10000處小煤礦,到“十二五”期末,小煤礦數量降至7000處以內,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55%以上,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

  始于上世紀70年代

  從“五五計劃”開始,四十年來,我國采煤機械化,由打眼放炮、截煤機掏槽、鏈式康拜因,發展到高產高效綜采機械化,在采煤機械化工藝和采煤機械裝備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資料顯示,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采掘機械化,1974年引進機采化設備43套,1976—1978年從蘇聯和東歐進口38套,1978年后陸續從西歐和日本引進綜采成套裝備100多套,使我國國有重點煤礦的綜采、綜掘生產能力初具規模。1984年又從波蘭購進46套綜采成套設備,從奧地利引進掘進機制造技術,進一步加快了采掘機械化的進程。在引進設備的同時,我國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國產綜采、綜掘設備的研制。統計數字顯示,我國采煤機械化程度2007年比1978年提高了16.7倍,機械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高,除大功率采煤機及關鍵元部件之外,其余完全可實現國產化,煤機裝備向智能化、高可靠性方向發展。高產高效安全生產礦井明顯增多:1993年高產高效安全生產礦井僅為12個,2008年達到268個,增長了21.3倍。特別是近10年來,煤礦開采技術與裝備水平顯著提高,研發并成功應用了10m以上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技術、3.5-7.0m厚煤層大采高綜采技術、短壁機械化開采技術等,其工作面參數、裝備能力及系統可靠性大幅提高,涌現了一批年產千萬噸級的礦井,徹底扭轉了我國煤礦開采技術和裝備水平與產能需求不適應的局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機電專家湯德全曾指出:高產高效礦井,是煤炭生產發展的方向,采煤機械化是高產高效礦井的核心。綜合機械化采煤(簡稱綜采)是采煤史上一場重大的技術革命,是我國煤礦開采井下采煤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采煤機械化的重要標志。1954年,綜采在英國問世,目前已成為先進采煤國家的主要采煤技術,我國綜采實現了工作面單產、工效成幾倍甚或幾十倍增長,煤礦安全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煤礦集約化生產發展迅速,煤礦科技水平取得長足進步。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綜采在井下采煤的全部生產過程都是機械化、連續性、系統性的作業,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人的勞動強度,提高采煤的工作效率,能更好的保障井下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我國40年來綜采技術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3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建隊伍、打基礎、技術攻關,80年代推廣應用;90年代,上水平、大發展,綜采放項煤攻關,取得了創新性的成果;21世紀初,千萬噸綜采工作面涌現,巷道掘進、支護技術節節攀升。

 

  小煤礦也應機械化

  我國煤礦特別是國有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已經基本普及三機配套,部分實力強大的公司,如神華集團、永煤集團、淮南礦業和兗礦已經采用世界先進的電液控制系統,將逐步實現工作面無人化。

  近年來,各省已經陸續進行煤炭資源整合,關閉小型煤礦,但井下年產30萬噸的煤礦依然存在,這些地方小型煤礦同樣有必要實行采煤機械化。這些地方小型煤礦多年來一直處于走一條粗放型經濟增長的道路,突出表現在依靠增加礦點,以人海戰術提高產量,資源損失嚴重、回采率低、安全狀況差等落后的生產方式。地方小型煤礦技術改造的重點應是采煤方法的改革和發展煤礦機械化。只有逐步實現機械化開采,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效率低、安全狀況差、回收率低的局面。根據我國地方小型煤礦的特點,其機械化應是多層次的,根據不同的煤層埋藏條件、井型及不同的采煤方法,逐步發展符合自身特點的機械化。

  未來主攻礦井綜合自動化

  世界綜采經歷5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先進采煤國家的主要采煤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為核心的綜合自動化采煤技術的發展,使煤炭工業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加快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在礦井開采方面,以年產千萬噸的大型綜采工作面為核心的生產工藝,從根本上改變了礦井生產面貌;人工智能和專家咨詢系統相結合,為智能化綜合機械化采煤開辟了途徑;礦井普遍向“一礦一面”高產高效模式發展。

  近年來,我國機械化采煤產量和程度,取得快速增長,回采工作面面數減少,單產提高,工效提升,采煤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我國綜采機械化裝備的發展,在國有重點煤礦綜采化產量中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從引進消化、引進提高到引進設備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國產設備占有量已居主導地位。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華認為:我國現代化采礦技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尚需不斷研究開發新技術:高強度開采工作面裝備智能化技術有待研究開發,真正實現煤機裝備的自動控制,工作面無人化將是主要的發展方向;提高工作面成套裝備系統可靠性的綜合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發;安全、環境與采煤的協調開采技術有待研發;高強度開采條件下圍巖活動規律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采煤機械化發展需從技術層面用高新技術改造煤炭工業,實現安全、高效、潔凈、可持續發展;從體制的層面優化結構,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展望未來10年,礦井綜合自動化是主攻方向,安全、高效、潔凈、結構優化、可持續發展是煤炭工業的發展方向。具體可概括為實現“三化”:以大型企業集團和多元化經營為特征的集約化;以信息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為核心的綜合自動化;以綠色開采和潔凈煤技術為基礎的潔凈化。而近期綜采技術發展的重點是采煤工作面的自動化回采成套技術,加快錨桿支護速度的煤巷掘進高效快速成巷成套技術,巖巷掘進機械化快速成巷成套技術,以及適應不同條件的高效安全輔助運輸系統成套技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