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楊奇遜:積極應對挑戰 加快建設智能電網

時間:2011-11-02

來源: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導語:發展智能電網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規模應用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大規模風電并網帶來許多問題和挑戰。

      發展智能電網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規模應用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大規模風電并網帶來許多問題和挑戰。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發展風電,但我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大規模風電并網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問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均用電量還很低,電網在快速發展,風電發展更快,但我國水、風、煤資源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最大的負荷中心卻在東部沿海。西部和北部的系統容量較小,這就使得大容量遠距離輸電不可避免。我國目前的電力系統以火電為主(70%以上),缺少天然氣發電等易于調節的電源,難以平抑大規模風電的功率波動,因此,我們需要智能電網、足夠的儲能設施和信息技術的支持。
      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儲熱、機械儲能、化學儲能。抽水蓄能是個很好的選擇,然而許多需要裝設的地方缺水。化學儲能(即蓄電池)的發展受到的限制最小,預計將來會有較大發展。目前,我國在深圳已建有一個儲能站,在張北也建設了一個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電池儲電,從技術上來說已經成熟了,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成本太高。因此,降低儲能電池的成本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移動式蓄電池進行儲能。如果電動汽車的電池能夠充電,在合適的時候放電,就能大大節約成本。另外就是避峰充電,客戶甚至可以將儲存的電賣給電網。
      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我們也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和非常多的問題。將電動汽車應用于公交系統方面,問題不是特別大。因為公交車的路線是固定的,尤其是在中國,公交車都是由政府經營,很多問題比較容易解決。
      在我國,很多變電站,尤其是220千伏及以上的變電站,已經基本實現了信息化,而且很多都是由光纜連接。下一步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是對電子式電流互感和電壓互感器、光纖式跳閘、智能組件、輸變電設備的在線狀態監測。
      現在是信息時代,IT發展也非常迅速,有很多新的想法、新的技術產生。1980年,就在IBM推出全球第一臺個人電腦的前一年,還有很多人質疑為什么要制造個人電腦。而今天,個人電腦已經成為我們生產生活都離不開的重要工具。
      顯然,科技必須取得進步,才能帶動社會進步。在智能電網發展遇到很多問題的今天,這個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思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