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發展的長遠目標,但從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總體趨勢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2020年的光伏裝機容量1.8GW、2030年的10GW以及2050年的100GW等發展目標設定明顯偏低,相比當前世界光伏產業發展勢頭顯得滯后。美國、日本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業線路圖’中,美國設定了2030年累積裝機容量達200GW的宏大目標,每年新增裝機容量19GW。我國在涉及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裝備等方面,所需攻克的關鍵技術、突破方向、發展路徑等尚未提出明確目標;在涉及光伏并網發電問題方面,并網及運行管理、并網價格以及系統維護等也缺乏相對完整、系統的管理辦法和政策細則。
太陽能光伏產業上中下游構成了一個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即產業上游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產業中游企業數量比上游多,產業下游企業數量最多。由于目前我國光伏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大量企業“蜂擁而至”,市場相對混亂。低端企業的盲目進入,勢必將價格作為競爭手段。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靠降低光伏組件價格來開拓市場,造成產品積壓,市場產能過剩。根本在于缺乏政策的宏觀引導,光伏企業的發展模式有待革新。但也不能完全依賴政策,最終還要回歸到市場競爭。
光伏市場的“暴利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產能嚴重過剩已導致目前一些小企業的生產接近盈虧平衡點。在過去幾個月里,已有50多家太陽能企業倒閉。未來兩三年內光伏行業將出現一輪行業洗牌,超過30%的光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或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