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是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樞紐,作為支撐低碳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重要平臺,將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部主任葛正翔在10月23日國網能源研究院舉辦的第三屆“能源·經濟·發展”論壇上如是闡述。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的變革,推動能源多樣化清潔發展,加強能源輸送通道的建設,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伴隨能源結構戰略性的調整和清潔能源的發展,智能電網在我國現有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勢必進一步提升。
憑借低碳、清潔、高效的特點,清潔能源已被公認為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雖然目前清潔能源發展還面臨著結構比重低、入網難等問題,但隨著人們關注度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清潔能源和智能電網將在探索中前進,找到完美融合的最佳途徑。
迅猛清潔能源待嫁
“預計到2015年,各發電集團清潔能源比重均有望超過或接近30%,其中,中電投清潔能源將達到40%。”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政策與法律事務部主任陳宗法在論壇上介紹,“電源結構調整由傳統能源向發展清潔能源轉變,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清潔能源在電源結構中的比重,成為五大發電集團的共識。”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論壇上表示,“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趨勢明顯。長期以來,煤炭消費占能源總消費的70%以上。但從‘十二五’開始,按照總體規劃,煤炭所占的比重將有較大幅度下降,替代能源將主要是天然氣,以及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十二五”期間,能源結構清潔化調整步伐將加快。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預計:“非化石能源比重將由2010年的9%上升到2015年的約12%。”相關規劃指出,未來10年,我國新能源投資將達5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2.9億千瓦,約占總裝機的17%。
相關資料顯示,國家未來規劃建設哈密、酒泉等八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電規模在2015年前后將達1億千瓦,2020年有望達到2億千瓦。光伏發電快速增長,2015年規模或達千萬千瓦。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進入快速發展期。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大約到2040年,能源結構更為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替代煤電的主導地位,“將以水電為調節,以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為重要發電來源,以煤電為補充。這個帶來我們電力管理體制的革命就是智能電網的革命。”
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屬于地域性資源,本身無法直接輸送,必須轉化為電能并通過電網供應到戶。電網可以為清潔能源開發、輸送、利用提供平臺,推動能源供應體系實現低碳發展。但不可否認,我國電網建設與清潔能源轉化利用上仍存在空間和技術上的障礙。
當前,我國西部地區新能源發電開發規模大,而用電負荷較少,就地消化困難,必須通過電網長距離大規模輸送至中東部負荷中心。
國網能源研究院的相關研究表明,“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發電能源的平均運距將達1409千米和2152千米,新疆、蒙東等送端地區距離負荷中心較遠,未來新增發電能源的平均運距大幅增加,決定電力輸送規模和距離將顯著增大,電網結構和形態也將發生明顯變化。
“智能電網成為推進清潔能源發展的關鍵環節。”相關專家指出,由于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的特點,大規模接入后對電網運行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國相對集中的資源分布條件、相對薄弱的電網發展基礎以及新興能源迅猛發展勢頭,對電網的適應性和安全穩定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堅強智能電網迎娶
“目前,接入國家電網的風機已經達到3700多萬千瓦。”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王敏在論壇上表示,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推動建設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建設,大幅度提高電網配置能源的能力,支持能源清潔高速發展。
為最大限度地接納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國家電網將加快技術標準制定和關鍵設備的研發應用,加強清潔能源發電并網技術研究,提高電網優化配置能力。國家電網表示,到2015年,將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國家電網智能化程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接入風電1億千瓦和光伏發電500萬千瓦的目標。
據了解,“十二五”期末,南方電網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將達到48.4%,比“十五”期末提高5個百分點。南方電網公司積極支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加快解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問題。
“掌握清潔能源的運行特性,掌握大規模間歇式能源并網運行的調度、控制及安全防御技術,掌握配電網大范圍接納分布式供電關鍵支撐技術,構建適應多種類型大規模能源消納的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網架,這是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的必由之路。”葛正翔認為。
除了規模化發展之外,清潔能源還需要走分布式發展的道路。“即將出臺的《中國分布式能源管理辦法》,將要求各個省上報利用分布式能源的計劃。”參與過分布式能源管理政策制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在論壇上表示。國網能源研究院《我國分布式能源與電網協調發展研究》課題,對我國分布式能源的戰略規劃、并網標準、并網方式等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填補了我國分布式能源政策法規研究方面的空白。國家電網公司在對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相關技術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將有利于大規模的清潔能源接入電網。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論壇上表示,“電網在構建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當中作用重大。電網完善和強大,既可以適應風能、太陽能等間歇式電力發電的特性,又可以為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的發展創造條件,形成多元互補的智能用電運輸體系。”
目前,我國電網與清潔能源特別是風電大規模發展的形勢還不相適應,全國還沒有形成堅強的電網,網際電力交換還存在瓶頸,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國網能源研究院的研究報告建議,加快構建三華(華北、華中、華東)電網,加強東北、西北電網與三華電網的聯系,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協調發展。
“能源發展新格局,需要能源領域各方面共同努力,從傳統化石能源到清潔可再生能源,從生產到消費,從技術到管理,從體制到機制都需要深刻變革,其核心是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加快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的方式,在發展當中促轉變,在轉變當中謀發展。”王敏在論壇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