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是否就是“污染”?北京是否會成為霧都?市環保局官方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為何與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有出入?昨天,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少中在微訪談直面網友質疑,并坦承北京的空氣質量“自己與自己比有進步,但需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
10月30日,在市環保局公布的10月達標天公報中顯示,北京市達標天僅有19天,占全月的61.3%,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天。全月一級8天,二級11天,三級即不達標天有12天。環保局方面表示,10月屬秋冬轉化季節,北京受冷暖空氣交匯影響,極易發生大霧天氣,形成靜風等不利氣象條件,致使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容易積累,空氣質量轉差。環保局稱,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現過類似污染過程,是華北地區多年來的特點。
此外,10月北京雖然受到6次冷空氣活動影響,但強度大多比較弱,有利于擴散的高壓天氣較短,全月總體擴散條件一般。目前,全市距離一年274天(75%)的達標天總目標還差35天。
針對昨日大霧天的污染情況,市環保局監測中心工程師李云婷表示,昨日至12時全市平均污染指數為132,屬輕微污染。不過,相比前日,已經低了十幾個指數,污染稍微輕了點。明天的污染指數可能比今天更低一點,但可能還是三級超標天。
而微博上有多位名人轉發了美國大使館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該數據明顯高于北京市環保局官方公布的數據。以昨日為例,美國大使館監測到的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為307,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257,而環保局官方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32。
對此,杜少中明確表示,大使館(美國駐華大使館)數據一再申明是內部使用,“我們用一把尺子,量了十幾年,結果已經說明兩點:一、自己跟自己比有進步。二、跟更好的比差距還很大。剩下只有一條:就是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現在的排放量還是太大。”針對有網友提出的“WHO規定PM2.5安全指數為10”,杜少中回應稱沒聽說過這個標準,北京昨日PM10以下(含PM2.5)的顆粒物是131。
杜少中表示,前些年本市監測并公布的是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總懸浮顆粒物,后來改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今后肯定還會監測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暗仨氂涀〉氖?,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干什么。”
據悉,在今年舉行的“第七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環保部副部長周建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對大氣、水、土壤、噪聲等環境質量標準進行重新評估和修訂。當前,公眾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感受與環保部門監測的指數不一致,過去4年來,環保部門一直在進行研究,準備對一系列環境指標進行完善,增加科學合理的環境評價指標,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優化并增加環境監控點位,改進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具體到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環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長趙華林說,首先應該從造成灰霾天氣的PM2.5入手。
什么是PM2.5
全球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顆粒物有大小之分,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稱為PM10,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稱為PM2.5。國際上公認,直徑越小的顆粒,進入人體的更多、更深,其上附帶的毒性物質也更容易影響人的健康。目前,很多國家都將PM2.5檢測值放入空氣污染指標體系,從今天開始,我國也將實行PM2.5的國家測量標準,但目前,尚未將該指標列入全國性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而美國駐華大使館自2008年后,一直在獨立發布朝陽區使館內監測的PM2.5值。
此文為中國傳動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