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江三角洲的“電荒”到涉及東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的“煤荒”與“缺油”,傳統能源緊缺的“紅燈籠”掛遍中國大地。能源危機的警鐘喚起了人們對能戰略應用的重新思考,同時也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新型能源及能源利用方式。太陽能作為“唾手可得”的便捷能源,市場發展勢頭看好,而熱泵技術作為節能環保新新能源技術同樣也日漸獲得市場的認可。
如果最近您有關注行業新聞,一定對“海水熱泵中央空調”、“熱泵熱水系統”、“地溫熱泵中央空調”等詞很熟悉,最近可謂是熱泵產品頻頻推出。熱泵究竟為何物?熱泵是一種熱量由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的能量轉移裝置。它能從自然界的空氣、水或土壤中獲取低品位熱能,經過電力做功,提供可被人們所用的高品位熱能的裝置。熱泵技術問世已有上百年,它之所以能獲得這么高的關注率源于它的三大特點:一是它能長期大規模地利用江河湖海、城市污水、工業污水、土壤或空氣中的低溫熱能;二是它能用少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將大量的低溫熱量升為高溫熱量;三是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逆向使用,既可供熱,也可用以制冷,而不必搞兩套設備的投資。在市場上有四類熱泵產品占有主要的市場:
1、空氣能熱泵
以空氣作為“源體”,空氣能熱泵,通過冷媒作用,進行能量轉移。目前的產品主要是家用熱泵空調器、商用單元式熱泵空調機組和熱泵冷熱水機組。熱泵空調器已占到家用空調器銷量的40—50%,年產量為400余萬臺。熱泵冷熱水機組自90年代初開始,在夏熱冬冷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據不完全統計,該地區部分城市中央空調冷熱源采用熱泵冷熱水機組的已占到20—30%,而且應用范圍繼續擴大并有向此移動的趨勢。
2、水源熱泵
以地下水作為冷熱"源體",在冬季利用熱泵吸收其熱量向建筑物供暖,在夏季熱泵將吸收到的熱量向其排放、實現對建筑物供冷。雖然目前空氣能熱泵機組在我國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但它存在著熱泵供熱量隨著室外氣溫的降低而減少和結霜問題,而水源熱泵克服了以上不足,而且運行可靠性又高,近年來國內應用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3、地源熱泵
地源熱泵是以大地為熱源對建筑進行空調的技術,冬季通過熱泵將大地中的低位熱能提高對建筑供暖,同時蓄存冷量,以備夏用;夏季通過熱泵將建筑物內的熱量轉移到地下對建筑進行降溫,同時蓄存熱量,以備冬用。由于其節能、環保、熱穩定等特點,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歐美等發達國家地源熱泵的利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特別是供熱方面已積累了大量設計、施工和運行方面的資料和數據。
4、復合熱泵
為了彌補單一熱源熱泵存在的局限性和充分利用低位能量,運用了各種復合熱泵。如空氣-空氣熱泵機組、空氣-水熱泵機組、水-水熱泵機組、水-空氣熱泵機組、太陽-空氣源熱泵系統、空氣回熱熱泵、太陽-水源熱泵系統、熱電水三聯復合熱泵、土壤-水源熱泵系統等。
a、太陽-空氣熱源熱泵系統
太陽-空氣熱源熱泵系統是在傳統的空氣熱源熱泵系統的基礎上,利用太陽能熱源而新開發的系統。它可以制冷、供熱、供生活熱水,是一種利用自然能源、無污染、適用性廣、效率高的新型冷熱源系統。
b、土壤-水熱泵系統
土壤-水熱泵(下稱土壤熱泵)可利用低品位的土壤熱能提供熱水或向建筑物供暖。美國、德國及瑞典等北歐國家,已有上萬臺此類熱泵裝置在運行,土壤熱泵技術已趨成熟,并迅速地加以推廣使用。目前正在制訂土壤熱泵用于供暖的技術規范。
c、太陽能-水源熱泵空調系統
太陽能水源熱泵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即太陽能集熱系統、水源熱泵系統和熱水供應系統。其系統是將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作為蓄水供應系統。以解決太陽能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當環路水溫高于35℃時,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同消防水池斷開,冷卻塔投入運行,當環路水溫在15-35℃之間時,太陽能作為冷卻塔停止運行,生活熱水供應的熱源收集的太陽能用來加熱生活用水;當環路水溫低于15℃時,環路與消防水池連通,太陽能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吸收太陽能。若仍有多余的太陽能時,可繼續加熱生活用水。
熱泵除上述四類以外,還有噴射式熱泵、吸收式熱泵、工質變濃度容量調節式熱泵及以CO2為工質的熱泵系統。
說到熱泵行業就不得不提一下清華同方,作為熱泵行業的知名企業,清華同方最近也是市場熱絡,低溫空氣源熱泵機組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并且先后中標了幾個熱泵項目,同時公司也確立了以能源相關產業為今后發展的主導支柱,更加加大力于熱泵的研發與生產上,也顯示了熱泵行業極富潛質性。
針對目前能源緊張問題,熱泵節能技術無疑能成一個發展的好趨向。此時建筑節能的呼聲又起,國家制定了建筑節能的標準規范市場,各地政府也紛紛響應,這使得熱泵技術的發展又添好環境,相信不久的將來,熱泵技術會成為一種主導的節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