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消費國,但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卻相對緊缺,色金屬礦產資源自給率低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為應對礦產資源緊缺的現狀,國內有色企業紛紛實行走出去戰略,積極前往海外投資并購。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擔憂。
礦產自給率偏低有色企業陷入發展瓶頸
7月中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尚福山在參加“中國國際鋁工業展覽會”時明確指出,資源自給率偏低成為制約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資源自給率。
對于未來有色金屬資源保障前景,尚福山仍表示不敢樂觀。他指出,由于國內有色金屬冶煉產能進一步擴張,“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資源自給率只能說會有所提高,但難說將明顯改觀。 眾所周知,礦業開發企業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強,礦產資源的保有儲量和品位,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提高礦產資源的保有率是國內所有礦業開發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
世界銅礦可開采年限已從1996年的45年下降到2008年25年,世界銅礦平均品位也從1996年的0.97下降到2008年0.70。銅礦資源稀缺已使得近5年銅產量維持在1225萬噸左右。 她表示,中國已有的大型銅礦多數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目前已經進入了礦脈生命周期的后段,而由于中國消費量的增長和冶煉廠產能的擴張,國內銅礦產能已進入衰退期。
謀求發展國內企業加快海外購礦步伐
為應對礦產資源緊缺的現狀,國內有色企業迎來了海外并購大潮,紛紛前往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亞、贊比亞、智利、秘魯、巴西等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礦產資源投資。
據悉,央企五礦集團旗下五礦資源已于9月30日發布公告稱,其已向加拿大上市公司Anvil礦業公司發出13.3億加元的“現金收購要約”,約合人民幣81.8億元。之前,五礦資源曾對另一非洲銅礦Equinox發起敵意收購,但最終失敗。此次,五礦資源收購要約獲得了Anvil礦業公司董事會的一致同意。一旦收購成功,五礦資源電解銅產量每年將增加6萬噸,增幅約60%,同時增加五礦資源的銅儲備約75%。 昨日(10月9日),有媒體爆出消息稱,兗州煤業擬出資2.6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薩斯喀徹爾省19項鉀礦礦產資源探礦權,其中11項向Devonian PotashInc.收購,8項向North ATLantic PotashInc.收購。據稱,交易已獲中國及加拿大政府主管機關批準。
今日(10月10日),中國鎳資源發布公告稱,將以20.67億元向大股東董書通等,收購印度尼西亞礦業公司Yiwan80%股權。公告還稱,Yiwan擁有印尼南加里曼丹省內Simpang Empat(前稱Batuclicin)區Mekarsari村面積約4,001公頃的鐵鎳礦場,通過收購中國鎳資源可取得每年來自礦場超過300萬噸的鎳鐵礦石供應。
近年來,海外購礦似乎成了我國礦產行業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據相關數據顯示,2006~2011年上半年,已經完成的中國海外礦產并購案例數達到60起。其中,56起披露價格的案例并購總額高達466.22億美元,平均并購金額為8.33億美元。 企業海外購礦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國內似乎也掀起了奪礦熱潮。
10月9日晚間,馳宏鋅鍺發布公告稱,擬以配股募集資金收購控股股東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新巴爾虎右旗榮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51%的股權,整合鉛鋅礦產資源。
另據消息稱,民營企業宏達股份最終擊敗正在進行央企重組的攀鋼集團,拿下總投資287億元的紅格南釩鈦磁鐵礦項目,結束了歷時五年之久的紅格南礦爭奪戰。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旦項目完成,宏達股份將成為國內釩鈦開采冶煉“一哥”,盤亙已久的自有礦不足難題也將得到解決。
海外購礦熱潮頻現業內表示擔憂
針對國內掀起的購礦熱潮,有業內人士則表示出擔憂,“如果企業不能掌握金屬產品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就沒有充足的資金實力保證企業保有的礦產儲量全部有效利。
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霄光在“2011亞洲銅業會議”上指出,由于中國企業海外礦產資源兼并和收購項目起步較晚,目前我國企業在國際礦產資源競爭中仍處于不利地位。他表示,海外礦業投資環境雖然寬松,但礦業開發操作難度巨大,需通過極為嚴格的投資和建設程序。同時,礦企海外投資也面臨如社會文化風險、土地征購障礙以及礦業開發競爭等諸多風險與障礙。